美文网首页
数字劳工视角下的微博

数字劳工视角下的微博

作者: 小刘嘚吧嘚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16:34 被阅读0次

    2006年,一只蓝色的小鸟在网络空间收到了大家的关注,这就是影响全球的twitter。他开创了微型博客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的开端。

    2009年,“新浪微博”内测版上线,通过pc、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1年,微博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1亿人次,在网络环境下的普及率显著提升。自此,社交媒体这一概念被更多的网民所知晓,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开始辐射到现实空间,并且愈演愈烈。互联网因为其交流成本低,生产内容方便,迅速攻占了内容生产市场,对电视、电影、报纸等传统内容生产渠道产生了剧烈的冲击。

    同时,很多理论研究者开始针对这一领域进行理论探索与研究,其中相性最好的理论之一就是传播政治经济学。它使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传播中的问题,将传播行为和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分配、消费以及宏观决策活动作为研究思路。传播政治经济学始终是紧随社会发展的,所以他的研究内容也是与时俱进。接下来我将选取微博上的几个现象浅析微博发展到现在,在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出现的问题,和我的一点反思。

    数字劳工现象

    进入21世纪,依托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终端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催生了数字经济,2008年后,西方学者立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缺陷批判数字化时代的生产与消费,作为数字技术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数字劳动”成为了学者们批判的焦点。

    “数字劳动”是由意大利学者泰拉诺瓦首先提出,他在《免费劳动:为数字经济生产文化》中用“网奴”来形容数字劳动者,还以“免费劳动”(free labor)的说法来阐释更广义的数字劳动。简单来说,一方面互联网使用者自由使用网页、聊天等,一方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免费为互联网产业制造内容,而不领一份薪水。

    而具体到“数字劳动”和社交媒体用户的劳工化,数字劳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劳动,生产的虽然是没有实体的虚拟内容,但生产的过程也是人把意识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劳工化则是受众商品论的进一步发展,体现数字资本对用户剩余价值的进一步剥削。

    根据新浪微博《2017年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同年9月,微博拥有3.76亿月活跃用户,这类活跃用户在为微博提供可观的广告投放市场的同时也为微博生产着大量内容,作为齿轮的一部分在为整个大机器运作。看似无数网民免费使用了微博这个社交平台进行交流,实际上他们的个人信息、制造的每一项数据都是这个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微博也是利用着他们的剩余价值,买卖这些数据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条微博的推广。

    微博搜索是按照这条微博的转赞评数量进行后台分析,但还有另一种付费主动推广方式。微博平台通过售卖大数据的用户公开信息的方式帮助博主寻找潜在粉丝,并通过主动推荐的方式让博主的推文出现在受众微博首页。微博收取的博主推广费会通过博主粉丝变现的方式进行支出,简单来说相当于受众花费金钱购买了自己的一部分关注力。

    这本身来说是件很荒唐的事情,我用自己的钱购买自己,但这正是“数字经济”的可怕之处,也是“数字劳工”的可悲之处。我们在使用社交媒体的同时,每一刻都在支出自己,养活平台和博主。可笑的是,很多时候受众并不自知,还受到微博平台和博主的剥削。

    这种现象使得很多没有营养、通过抄袭等不当手段积累粉丝数量以形成“割韭菜”效应的营销号得到了大量的曝光,并引起用户体验降低。往往这些账号利用微博的功能驱使“字劳工”为自己的低营养行为买单,同事去影响更多普通用户,形成微博环境的恶化。使用者付出了自己的剩余价值结果换来的并不是更多更优质的内容获取而是越来越糟的使用环境和感受,这也是微博等社交媒体需要反思的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字劳工视角下的微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bj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