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说谎,又是谁在说实话,扑朔迷离,一个普通的少年自杀案件,确能牵扯出一系列的风波。猜忌,怀疑,走访,探寻,校内审判,终真相大白于人间。
大出俊次和三宅树理
大出俊次,家里条件优越,大富大贵,与自己的两个小弟,可以说是学校的混世魔王,欺男霸女,敲诈勒索,殴打嘲笑欺辱,校园欺凌的主要实施人。以欺负其他同学为乐,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是学校里存在着的垃圾。所以当柏木卓也的死亡,就给了三宅树理最好的出手机会。在此三宅树理撒下了贯穿全书的第一个谎言,亲眼目睹了大出俊次杀人。从而引出了校内审判。
三宅树理就是在学校被大出俊次欺凌的对象。三宅树理因为自己的青春痘,而深深地感到自卑,感到了自己与学校的隔离,周围人的嘲笑。而大出俊次更是其中的主要者,连无明显缺陷的学生都会受到大出俊次的霸凌,更何况本来自卑而又内心敏感的三宅树理。所以在有了此机会的情况下,三宅树理出手了,撒谎自己目睹了谋杀。
在书中,就借神原和彦之口,对大出俊次进行了控诉,将其罪行一一揭露。校园的霸凌只是让受到伤害的学生,敢怒而不敢言,没有谁永远是一个受气包,找到机会会化身为财狼上去狠咬一口。三宅树理只是受到霸凌的一个代表而已。老师,家长和警察,社会的缺位,就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其实只要学校,家长强硬一点,就能制止校园霸凌的发生。正是因为裁决的失效,而让霸凌者每次都能全身而退,霸凌就会一次比一次更加变本加厉,而被霸凌者则缺乏正常的申诉途径,而只能忍气吞声,慢慢在内心积蓄愤怒,内心扭曲,静静地等待着报复的机会。按理来说,三宅树理应该也是诬告,而一旦三宅树理的谎言成真,而大出俊次可能就会因为而没有犯下的罪行而锒铛入狱,甚至乎有可能人生划上休止符。也可以说三宅树理的报复不可不谓之狠毒。而最最无辜的或许就是浅井松子,只是因为不想再和三宅树理一起撒谎,而失去了生命。
柏木卓也和神原和彦
柏木卓也的死亡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对于柏木卓也只是想大声骂一句真是小屁孩,什么都不懂而自以为看透了人生,看透了世界,世界让他失望而选择自己的死亡。柏木卓也早慧可以理解,认为学校教的知识而过于简单而轻视可以理解,却不知从何而来的骄傲,而轻视自己身边普普通通的同学。一直思考着哲学上深奥的问题,生死,人生的意义存在之类,可以理解。而不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思考何能带来的优越感,而无视自己的同学,家人。就认为自己思考了一些本质的问题,从而甚至把自己和其他人归类于同一物种。对大出俊次的霸凌的行为,柏木卓也没有任何义愤填膺之感,有的只是一种漠视,认为这是一种极端低级而毫无意义的行为。把大出俊次视为一种低端的生物,整日无所事事,而以此为乐。不配和自己是一个物种。所以在和发生大出俊次之间的暴力事件后,抱着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着一种不屑一顾的傲慢。
思考死亡,和人生。每一个人在成长期,都会有着这样的思索,感到自身的渺小,历史的宏大,而所做之事的无意义。而想去探究死亡,想通过死亡而明白生命的意义。而绝大多数人,不会因为这样的思考,而去无视自己周遭身边的人。人之所以为人,或许就是靠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所联系,或许周遭的人没有思考过生命本质的问题,但是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在实实在在过着自己的人生,感受在人生的欢乐与痛苦。而柏木卓也则是陷入这些哲学的思考而迷失了自己,一直只是在思考,并且自认为高人一等,隔绝了周边的人,隔绝了亲人,朋友,情感之间的交流,任何事情都没做,就在想着意义,人生还没开始,就想着意义何在。你连学校的大门都没踏出去过,人生的路还没开始走,为什么意义不能是边走边探索,或走完全程之后的幡然醒悟。没有经济的压力,而因为体弱多病,父母完全的纵容,自己该死的自认为的聪慧,高人一等让自己陷入迷思而无法自拔。
甚至乎不无恶意的猜想,柏木卓也和神原和彦的关系中,柏木卓也有的只是对神原和彦的好奇,探索与观察,考究。在得知其父母双亡的原因之后,而对神原和彦的好奇,好奇神原和彦是如何能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如何能忘却父母的悲剧,如同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着。甚至有着有种把神原和彦拖入和自己一样深渊的渴望。又何尝有着朋友的情谊,朋友是不会让伤疤一次又一次揭开,一次又一次去回复悲痛的过去,以死亡作为威胁,将朋友拖入深渊。所以后面神原和彦才会想到逃离,只有逃离才能摆脱柏木卓也这个深渊。
柏木卓也就是做的少,经历的少,而想的多。完全将自身于周遭的世界隔离,缺少对世界的感知与联系,并有着令人厌恶的高人一等所带来的骄傲。而其父亲甚至乎有着为柏木卓也的早慧而感到骄傲,而早慧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他对身边一切的漠视。父母对他不可不谓之关爱,可是他有着丝毫的感知吗?在初中,初中经历过人生的什么,路还没开始而去选择自杀。而神原和彦确能清楚感知到身边的人,感知到养父母对自己的需要和爱,回忆起往昔的亲生父母之间温馨的过往。能感受到世间与自身的联系。而遍观全书,柏木卓也自己一个人,永远都只是关注着自己所想的问题,有着父母,兄弟,同学和朋友吗?
缺少对世界的感知,而完全沉浸于自身的世界,该死的高人一等的骄傲,对世界的疏离与漠视,走上死亡是其必然的结局。而其父母为其提供可供隔离的物质条件,不能不说也是一个推手,或许只有在死亡的边缘线上徘徊,我假设或许只有任其饿到要死,才会感知到生命的可贵,才会知道最基本的对食物,对求生本能的渴望。
所以感觉喝点鸡汤,没有问题,生活本来就是充满苦难,充满孤独。可我们绝不是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离,与周遭隔离,隔离只会让自己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只有多联系,我们才能在联系中,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着的羁绊,美。
生命的意义啊,人生啊,这种虚无缥缈的命题,前贤不断给出自己的解释与答案,而你自己不圆满地挣扎地走到人生的尽头,又从何去谈人生的意义,难道就凭着自己那些早慧的浅薄的思想,而妄下人生无意义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