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代总让人惋惜,清末,西方大工业革命到来,我们本有机会赶上,清政府一次次失去了让民众过上富足美满的小康社会的机会,诸如像英国公使马嘎尔尼率众访华的机会都被拒绝了,谁该为此负责,当然是当政者—清政府。这是我们从小就对清末历史的认识。
我们也明白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诸如清政府重农抑商,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防范外国侵略等等原因。那么问题来了,换个其他封建王朝,能否完全接纳西方资本主义体制,至少比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成果会好一点呢。下面就让我们讨论一下。
从清政府的组织架构来讲,他完全是复制了前朝的社会管理制度,包括像六部衙门、内阁制度及人员都是在前朝的基础之上尽最大的努力吸收,这一政策使清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政府结构从初建到达了完善。用最小的成本办成了复杂的问题。
在领导阶级层面,清朝可以说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做的最好的,在清朝12位皇帝当中没有一个文盲。满清虽是关外少数民族政权,但入关之后并没有像蒙古人一样野蛮统治。反而更加谦虚,以华夏正统而自居,努力学习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千古一帝的康熙爷了,但凡科举殿试,他老人家必须亲自出题亲自监考,因此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在工作态度上讲,清朝的各位皇上都是非常勤勉的,它汲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统治阶级怠政不作为,虽有皇帝身份但不干本职工作。反观清朝确做到了极致,统治者的生活是非常无聊的,每天都在工作,除了加班还是加班,没有加班费,可干的的还是那么起劲。最具代表心得当属雍正帝了,在位十三年,每年生日才会有一天休息,其余时间都在批奏折和上朝。他是当之无愧的劳模。
凡是都有两面性,清政府克服了历代封建王朝很多弊病,但是也继承两千多年来不断传承的腐朽思想。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就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历朝历代对于商人的态度都是非常低的,国人普遍认为商人好逸恶劳,不能产生劳动价值,只是将别人劳动成果搬到另一个地方以高价买了,让自己富裕起来,这种行为确实令人讨厌。大家都会想为何我自己的东西要通过他来以高价卖出,那高出的价格应该归还给原来的劳动者才对。而清朝作为完全继承了儒家文化的少数民族政权更是保持着“重农抑商”的高姿态,来赢得民心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本来就以中原文化为先进文化的清朝能难以认识到商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整个社会的主流,并不能以武力或者其他极端方式所能改变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年乾隆爷为何断然拒绝了英国人平等通商要求了。
至于说清朝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回首历朝封建王朝,哪个朝代不是以天朝上国自居呢?每经历改朝换代江山稳固之时,统治者无一例外都是关门治理,很少和外界打交道。这与我们的地理环境很有关系,我们北部是寒冷的西伯利亚,那里极不适应人生存,向外扩张没有必要,再加上中华文化以和为贵,轻易不动刀兵,历代统治者都明白穷兵黩武最终会导致自己灭亡的道理。只有治理好内部才能保证自己家族统治千秋万代。当然,清朝也是一样,不图扩张,这样就导致了上到皇上下到黎民只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没有比较当然没有差距,只看着自己当然就会妄自尊大了。
我们会津津乐道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中国与世界,此次出海跟上了世界的步伐的,与世界保持了良好的联系似的。真的是这样的吗?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是虚心向世界去学习吗!当然不是,只为了给那些蛮夷之地的人们送“礼物”彰显我天朝国威罢了,郑和出海后带回了什么东西了,我想只有我天朝的强大和自我满足感。
另外防范外国侵略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闭关锁国的结果产生。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犯,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更是切断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
这样看来清末被动挨打的局面不只是清朝统治者的责任,而是两千年来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造成的,清政府正好赶上了大变革的时代,灰溜溜的淹没在历史变革的大潮中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