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明代官员袁宗皋的重要性。通过对其政治生涯、历史贡献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袁宗皋;朱厚熜;历史中的重要性
一、引言
袁宗皋以其独特的贡献和重要的地位,在明代历史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功绩和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那个时代,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铭记。
二、袁宗皋的生平
(一)早年经历
袁宗皋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袁恺官至云南巡抚,弘治三年(1490年),袁宗皋与弟弟袁宗夔成为同榜进士,人称“荆南二凤”。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孝宗朱佑樘同父异母兄弟朱佑杬被封为兴王,袁宗皋中进士后,被选充兴王府长史(掌王府的政令,辅相规讽,以匡正王的过失,统率府僚各供其事。)。弘治七年(1494年)兴王就藩湖广安陆州(今属湖北钟祥),袁宗皋作为兴王府长史随迁。弘治十年(1497年)朱佑杬奏升他为通议大夫,授正三品。正德二年(1507年)兴王次子朱厚熜出生。正德十年(1515年)又奏称他清廉谨慎,政事练达,进江西按察使。这些都是朱佑杬向朝廷要的荣誉,代表了他对袁宗皋的信任与爱护,袁宗皋在王府十五年里更加卖力。
(二)政治生涯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年仅十二岁的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以兴王世子的身份接管王府。
1507年到1519年这十二年间,袁宗皋与朱厚熜形影不离,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感,以至于可以想象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该是多么信任和依赖这位虽是下属胜似长者的“亲人”。袁宗皋正式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1519年到1521年这三年里,朱厚熜从十二岁到十四岁,这是叛逆的时期,王府里除了蒋王妃,也就袁宗皋能够“管”得下来他。从文献记载看,教导朱厚熜的所有功劳都归功于老兴王朱佑杬,但是实则该归袁宗皋这位导师。小时候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叛逆期的陪伴与纠正更显珍贵。王府的管理可不是那么简单,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哪能轻易管理下来,无疑间接给了袁宗皋施展能力的机会,从后面的发展来看,很明显他是成功的。
三、袁宗皋重要性的体现
(一)陪伴朱厚熜度过艰难时刻
兴王朱佑杬去世后,王府虽由世子朱厚熜接管,但实则是长史袁宗皋在管理。明代长史是明代官僚集团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兼有府官和国官的性质。既是王府的实际管家,也是皇上派来的“卧底”。面对十二岁的少年,袁宗皋势必会想很多办法来鼓励这位王府主人,不仅是为了得到信任,更是愿意呵护这位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孩”。在嘉靖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时刻,是袁宗皋在身边陪着、影响着。袁宗皋甚至影响了嘉靖今后的人生。
(二)辅佐朱厚熜入京继位
1521年3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没有继承人,在太后与首辅杨廷和的“安排”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被选为皇位继承人。当时朱祐杬已去世,14岁的朱厚熜正在服丧。相传,为了怕皇位无人继承,在将遗诏发往安陆的同时,也给住在德安的寿定王朱佑搘、卫辉的汝安王朱佑梈发了遗诏。孝皇张太后三诏齐发,命三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卜师严嵩(后任首辅长达二十年)献计:“唯世子假扮钦犯,稳坐囚车,方能日夜兼程,既无人敢阻,亦无人应接,不过20日便可到京都。想那寿定王、汝安王,自以为路近无忧,必大张旗鼓,各地官员必争相迎送,20里一小宴、30里一大宴,如此定会延宕。”据此建议,袁宗皋等人发明了易带易食食品蟠龙菜,并把朱厚熜放在囚车里紧赶慢赶,20天就到达了京城外,抢在寿定王、汝安王之前,成功进京继承大位。
但是问题来了,张太后与杨廷和为了方便控制朱厚熜,便决定让朱厚熜按皇太子礼节即位,这样张太后就可以还是名义上的太后,依然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利。朱厚熜接过礼部送来的“章程”后,便询问袁宗皋,遗诏以我嗣皇帝位,而不是嗣皇子位,如何用皇太子即位礼?袁宗皋回禀:主上聪明仁孝,所言极是。
袁宗皋的回复给了朱厚熜信心,朱厚熜便让礼部重新拟定章程。礼部官员心想这小子个子不大、心眼还不小呢!无法,只能向内阁汇报。
第二天,首辅杨廷和仍按原计划率百官出城迎驾,请朱厚熜从东安门进京,并解释说您尚未即位,仍是藩王身份,应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话音未落,袁宗皋便指着杨廷和等人正色厉声喝道:“少要啰嗦,快打开大明正门,迎今上入登大宝!”杨廷和愣住了,自己沉浮宦海几十年,名满天下,一个足不出兴王府邸的长史,竟敢对我蹬鼻子上脸?杨廷和一时脸面有些挂不住,他没有与袁宗皋争辩,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朱厚熜。朱厚熜发话了,再次让杨廷和大吃一惊:“杨先生和各位一片苦心,我当然很感激。可是事关国家礼仪问题,不能含糊。要不麻烦礼部重新拟个文件,我就在这等着吧。”
无奈之下,百官只好禀明张太后,命群臣在郊外劝进,朱厚熜在行殿受笺,取得做皇帝的资格后,再从大明门入宫即位。袁宗皋的支持才让朱厚熜能够坚持以皇帝的礼仪入宫。
(三)提出“治理政务八策”稳定朝局
朱厚熜顺利继位后,袁宗皋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提出“治理政务八策”,稳定了朝局,加强了皇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也为“嘉靖中兴”做出了贡献。
1.经筵讲学:通过御前讲席,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和治国之道,以提高皇帝的文化素养和治理能力。
2.罢镇守太监:建议撤销镇守太监这一职位,以减少宦官对朝政的干预。
3.迁顾命大臣:调整顾命大臣的职位,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顺利交接。
4.昭雪言官:为因言获罪的官员平反昭雪,恢复他们的名誉和官职。
5.裁抑宦官:限制宦官的权力,防止他们干预朝政和掌握兵权。
6.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惩治贪污腐败行为,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7.改革科举: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增加考试科目和内容,选拔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8.加强边防: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御和管理,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四)神道碑展现文学成就
兴献王的神道碑文由袁宗皋亲自撰写,其文采和书法都备受赞誉,被认为是明代神道碑文的经典之作。这一碑文的撰写风格和技巧,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袁宗皋的神道碑文是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该碑文详细记录了兴献王的生平事迹和功绩,为后世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袁宗皋的神道碑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碑文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结论
袁宗皋入阁未及4月却不幸病故,终年69岁。嘉靖痛哭几日,为了怀念袁宗皋,给袁宗皋的亲人官职,并派人从京城运送几船石雕与石碑到袁宗皋的老家石首,以彰显袁宗皋的功绩。袁宗皋37岁考上进士,4年后岁兴王朱佑杬就藩安陆担任长史,与朱佑杬、朱厚熜二主相伴长达二十八年,一生都奉献给朱佑杬、朱厚熜父子,这是罕见的官场现象,更是说明了袁宗皋的为官高明之处,也间接展现了袁宗皋对于朱厚熜以及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何晓畅,湖北省作协会员、文化学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