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里的小伙伴,问了一个很不错的精准问题↓
为何我内心明明感受很深的往事,写出来就变得苍白无力,好像跟我没半点屁关系一样?
比如↓
“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嘲讽我们,原话是:如果不是职位体面,你们也不必委曲求全在我这里工作,外面的xx工作人员,哪个不比把你们收入高,除了名声不好以外,哪哪不比你们强了,你们说对吧?”
小伙伴的内心戏是↓
“我们累的像狗,当然也知道自己是底层员工,但是领导这样直接说出来,侮辱性表达,我当时内心就是觉得,同样是人,我为什么要活成一条狗?工资也不高,我图的是啥”
他最终的问题是↓
为什么让自己这么气愤的一件事情,在写作稿中的呈现效果却是一马平川,毫无波澜?
答案是∶没细节。
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法,↓
领导喝了一口茶,吐掉嘴里的茶叶之后,漫不经心的说 ∶ 外面的xxx,哪个不比你们收入高,除了名声不好以外,哪哪不比你们强了,你们说对吧?
领导的余光扫了扫我,愤怒和羞辱就从我的心里漫了出来。在这里工作了12年,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有一瞬间,我甚至想拍拍桌子,把手里的资料扣在他的脸上,但是想想房贷车贷还有孩子的学费,我捏捏拳头还是忍住了。
我不知道以后应该如何面对这种眼光,我不是看不起xxx。每天早出晚归和加班,奋斗了这么多年,一句话就被否认的感觉真的很差,甚至让我觉得,人生这几十年都很失败。
↑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你要传递自己的愤怒或者某种情绪,不能光是说自己很生气,自己很绝望,你得展示给读者,呈现出对应的情绪状况。
比如通过感受来呈现,我感到自己的内心被一种无法诉说的哀伤浸透了。
比如通过环境来呈现,我坐在医院的门口,外面雨水嘀嗒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我对亲人的思念。
还可以通过动作来呈现,他捏紧了拳头,指尖微微泛白,却又无可奈何。
总而言之,你的愤怒,你的喜悦,你要呈现给你的读者,让他们去感受你的情绪。而不是总结概括∶我很生气。
最终会导致,写的人义愤填膺,看的人一脸懵逼,无法共情。
可以借鉴细节,做一些辅助,就像我们去看电影,电视,或者故事书的时候,触动我们的往往是一些细节或者特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