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不聊怎么找理想的方法问题,而且说说关于理想的认知问题。小学时,很多孩子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长大后你的理想是什么?然后出来很多警察、医生、科学家。后来,看人物传记看多了,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然后若自己没有,就觉得可能不容易成功。但是,人人都必须要有理想吗?没有理想就不幸福吗?答案是:未必。
我们的行为来自内心的观点,但观点并非事实,是人们根据一些事情做出来的假设,它们未必是真的。实际上很多人没有那么强烈的理想诉求。大部分人既不“立长志”,也不“常立志”,只是有些阶段性方向,过了这个阶段可能又发生了变化。
那么,拥有理想的人理想又不尽相同。生活处处有交换,你解决别人的问题,为其提供了价值,交换回钱或者利益。所以理想也可以据此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我想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价值,这叫“生产型理想观”。比如一切理想都指向他人,追求改变世界和服务他人的理想。第二种是我想得到多少钱或什么利益,这叫“消费型理想观”。比如一切理想都指向自己,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不需要工作,有钱就能实现。这不是“职业理想”,当有的人说换了什么工作都找不到理想时,很可能是想实现消费型理想,可做的工作赚的钱又不能满足它的愿望,由此感到焦虑。
所以,如果仅有消费型理想,那不如认真赚钱,然后赚到钱去消费就好,别试图在工作中找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