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是众多小朋友期待已久的儿童节,而有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也像正常儿童一样渴望美好生活,却因某些缺陷而没办法和同龄人一样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虽然各级民政、妇联、卫生、教育等部门针对特殊儿童监护、生活、教育、医疗、服务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提高空间。比如,特殊教育资源缺乏、社会力量对特殊教育的参与度不够、社会捐赠和集资办学等投入偏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与发达国家特殊儿童教育的社会政策相比,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社会政策起步晚、不完善。全国政协委员韩红曾围绕“让困境中的孩子生活得更有尊严”的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这特殊儿童帮扶和关爱工作抓住了关键点。
关心特殊儿童须用法。各级各部门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将特殊儿童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相关保障体系,实现精准帮扶,形成特殊儿童政策保障合力。
关爱特殊儿童须用情。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特殊儿童涉及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救助特殊儿童,应该探索加大购买服务力度或搭建社会捐献平台,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共同关心爱护特殊儿童。全社会的爱心人士要为特殊儿童奉献自己的一份爱,替特殊儿童撑起一片天。
关爱特殊儿童须用心。在保障特殊儿童生活所需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由于身体上的不健康,特殊儿童往往被外界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受到忽视。韶关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对特殊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根据反馈的情况来看,志愿者们此行对孩子们的心理辅导作用是很大的。
关爱特殊儿童,必须全社会“给力”,只有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爱,才能帮助他们全面融入社会,和其他儿童一起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