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net
今天我想谈谈《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作者是英国的一位从业超过20年资深的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同时她还是专栏作家、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且参与制作了多部BBC关于儿童教育的纪录片。
这本书当年在英国一经出版立即爆火,随后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31个国家授权出版,并长期霸占多个国家教育类书籍排行榜的榜首。
这本书和其他的亲子教育书都不一样,它并不打算教我们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没有介绍什么特别的育儿技巧。它只聚焦一件事情:如何培养深厚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出发,到与我们父母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再到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所以这本书在英国出版之后,不仅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追捧,就连没有孩子的人也争相去读,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金句摘录: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亲子教育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它是滋养心灵的土壤,决定了孩子将度过一个怎样的童年时光,是在快乐还是抑郁当中成长。
我们当然希望亲子关系能够成为孩子获得力量的源泉,就像那句话名言所说的一样: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佩里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曾经见过无数的父母受困于亲子关系,她的工作让她能够观察到很多家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且找到让关系恢复的办法。
我们需要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待亲子教养,绝对不是用一些技巧和诀窍来驯养孩子。家长要学会的是如何与孩子相处,而不是如何去操纵和控制他们。
在成长营里,亲子课里讲到: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包含教育。
换句话说,没有融洽,和睦的亲子关系,所有的教育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有时候还适得其反。
正如佩里所说,“如果把人比作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支持和滋养着孩子,让孩子得以成长(或抑制成长)。“
少了可以依赖的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损。
金句摘录:如果在你成长过程中,都能把你当成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看待,给你无条件的爱,也给你足够的正面关注,你们全家关系融洽,那么你会获得一份培养正面关系的蓝图,长大成人了,你也有信心可以为家庭与社区做出贡献。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说,
一旦人们得到了无条件的爱,就能无拘无束地依照内心的罗盘扩展自己的强项。
什么是最深的爱?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爱叫“如果…..就……”,如果你学习更好一点,我就会爱你多一点,如果你再听话懂事一点,我就会更爱你,这是有条件的爱,是假爱;
第二种爱叫“因为……所以”式的爱,因我你有优点和好处,所以我爱你;也因为你有一二三四五这些缺点,所以我不爱你;
第三种爱叫“无条件的爱”,爸爸妈妈对孩子说: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无论你考多少分,无论你表现得怎么样,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当得到爱。
父母和对自己重要的人的积极关注应该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如给予儿童的积极关注,就是无条件关注。
在充分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下,儿童学会接纳所有的经验,而不是否定自己的经验,也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扭曲自己。
这样的人能自由的接纳自己、甚至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能够依靠自己的感受来指导自己做正确的事情,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开始实现理想的自我。
金句摘录: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而患得患失。如果不回应孩子对关注的请求,他会提高请求的声音,或者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调皮。来自父母的负面关注总是比毫无关注好,因为至少孩子知道你心中有他。
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让我知道了这样的一个事实,虽然孩子稍稍长大了,已经快小升初了,内心来说,她还非常渴望父母的关注。
我们走在路上,儿子出言不逊,我拍了他一下,他反而说,我妈妈终于关注到我了。
这里反思下,有时候确实关注不够。听了儿子的话,我才知道,虽然不是幼儿园小宝宝了,但是渴望父母关注的愿望是一样的。
金句摘录: 在夫妻之间或家庭之中,能够顾及彼此的感受,需要大量的善意。
去听懂别人的话,有耐心去听,这是亲密关系中的一条。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们理解话语背后的诉求以及想法就更好了,谁不想有个懂自己的爱人呢?很庆幸我学了心理学,对自己善意的同时,也更能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也能顾及对方的感受,做对方的赋能高手。
反常的青春期
十几岁的孩子正经历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青春期。人类要到二十五岁左右才成熟。在那之前,我们极有可能在冒险与计策方面犯错。一般认为那是因为我们的额叶,还没有和大脑的其他部分建立起快速的联结。
青少年介于啤酒和糖果之间,父母最常用的字眼是“失望”。父母如此界定孩子的时候,比父母说孩子“像白痴一样”更让孩子觉得难过。
佩里的建议是不要评判孩子,给孩子贴上无能,冲动,不值得信任和不成熟的标签,这无法帮他们进步。
佩里提出了倾听的重要性。这确实值得广大父母学习。
孩子步入了青春期,他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而我有时依然用居高临下地说教,刨根问底,事无巨细等小时候的方式来对待他。这显然会引起亲子冲突。
父母需要在了解他们年龄阶段的基础上,把他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鼓励和配合他自我同一性的追求。
有时候,孩子还是会担心他不够被尊重意见,被我强行带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小时候用的方式),我则说:“现在打架也打不过你,智商不够你高,吵架吵不过,追也追不上。我能强迫你什么?何况你长大了。”就这样一说,孩子的安全感也回来了,母子间又回到了融洽的氛围。
孩子不是有待处理的麻烦,也不是需要精益求精的项目,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珍妮特小姐》祝你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