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这货叫刺老芽,百度说它又名辽东楤木、刺老鸦、刺龙牙、刺嫩芽、树头芽,为五加科楤木,北方人应该比较熟悉,估计也吃过吧。
之所以在冰天雪地天会想到它,也全是因为我当时的一句无心之语,那天一家人围着饭桌盘坐在炕上吃饭,看着眼前的大鱼大肉,我不免心生油腻,大鱼大肉虽好,但如果连续让你吃上几天,估计你的心情也会和我当时一样,于是不免在饭桌上聊起绿叶菜来,而偏偏东北此时是雪封时节,也确实是绿叶菜饥荒的时候,偶有丹东过来的大棚菜,那价格贵得吓人,从农村人来说,性价比不高,不值得吃它,故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几乎也就仅剩土豆、豆芽和酸白菜等等,而这些蔬菜和我心念念的绿叶菜还是有偌大的差距。
离家多年的妻子也感慨说:“好多年没吃到小时候最爱的刺老芽了,不知道现在山里还有没有?”
岳父立马放下酒杯,接过话头说:“有,等吃了饭我就上山去给你们找!临走时你们也可以带些回上海。”
看着他们听风就是雨的架势,我也没好意思再多说什么,赶紧埋头吃饭,吃完之后就拿起手机上百度搜了一下啥叫刺老芽,从图片看,感觉和南方的香椿差不多,貌似也有还有好多作家写刺老芽相关的文章,更有人把它说成是天下第一山珍野味,至于到底味道如何,因从没尝过,故无法评价,只听岳母说,刺老芽蘸酱吃极好!
本来也想跟着岳父母一起上山去看看这刺老芽的模样,但终究还是推说怕冷没去,当然主要还是怕我装备不齐全、手脚不便利,耽搁他们进山的进程,之前也曾和他们一起上山采过蘑菇,熟知他们上山的速度,那绝对不是我这个假城市人能赶得上的,另外,采这些玩意,自然是免不了要钻山林,我这两天上山玩雪,也是被这些灌木树枝给刮怕了,怕稍一不留神,再在脸上给拉几道血口,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选择在家静候为上。
岳父母带了两个塑料桶,开着车就走了,想来是应该要去较远的山头去采吧,家边上的山是用不着开车去的。
果然一去就是好几个小时,听见院门响的时候,知道他们回来了,我赶紧穿了外套出门去看,带去的两个桶,只有一个桶里塞了十几根这带刺的棒棒,另一个桶空空如也,想来这玩意也是极难寻的。
“我记得年前上山拾柴禾的时候还看见不少呢,今天过去居然全被人采了!明天我再去其他山头看看!”果然,岳父一边从车上下来,一边抱怨,岳母则忙着把这桶刺老芽搬进屋里,给加上一些水,让它们续命,说怕冻坏,就不发芽。
“够了,够了!”我赶忙说,想来全是因为我多嘴,才让两位老人折腾了半天,不由得心生惭愧,妻子亦如此。
“够啥?这几颗发的芽还不够塞牙缝!”岳父还在坚持。
“等发芽了再去采呗!”
“过几天就全采没了,还能等到发芽?这边有公司专门经营刺老芽,他们雇人从山上采回来,捆成捆,泡上水,这次刺老芽能一直发芽到夏天,一茬一茬收嫩芽,卖得可贵了!”看我又说外行话,孩子他舅赶紧给我普及相关知识。
“喝水就成?”
“是,就像巴西木一样。”
“哦!”
果不其然,放屋里没几天,顶上的枯黄芽就慢慢鼓了起来,圆润丰满了许多,再后来慢慢地探出碧玉似的新芽。
回上海打包的时候,岳父母是要我把这些全带回来,但我坚持只拿两三根,当和我在山里釆的映山红枯枝一样养着玩,倒也真没想着要吃它,最终还是被岳父硬塞给了六根,和那些映山红包在一起,让我们带回上海。
这几根刺老芽就这样长途跋涉,从千里之外来到上海,一到家,我也赶紧找个闲置的花盆给它栽种起来,唯一的麻烦就是刺太多,栽种的时候,一不小心,手就要被扎上几回,还刺刺见血,远没有我采的映山红温顺乖巧,据说水养也能开花哦!
静候发芽!期待花开!
岁月静好,安暖相伴!
枯枝映山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