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推送两个文,标题分别是这样的:《福利|这是云门舞集林怀民退休前最后一次大陆巡演,听听他心声》;《她的设计让林怀民直呼“简直是赶尽杀绝”》。并邀请观看《白水》《微尘》演出,两个演出是林怀民艺术家的最后退休前最后一次大陆巡演。
在此之前,我没有听过林怀民的名字,也没有听过马可的名字。冲着“云门舞集”创办人暨艺术总监,《时代》杂志“亚洲英雄人物”这个头衔,我对林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马可是《白水》《微尘》演出服的设计师,贾樟柯以马可为主题的影片《无用》,获威尼斯影展最佳纪录片大奖,而贾樟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导演;我觉得这是一场舞者与衣服设计师的盛会,有趣应该是其主题。
讲座确实很有趣,两位艺术家竟然是同一生肖,同一个星座,正所谓有趣的灵魂,可能都有相同的经历。林先生是一名天生的小说家,一个用天赋成就了自己的爱好的人。而马女士,是一个对衣服有着无比执着的人,她说,她设计的不是衣服,是布料和皮肤之间的风。”
《微尘》,巧妙的舞台聚光,在光影之间,舞者的一聚一散之间,我们看见那抵抗的张力,那无助的溃败,那无声的嘶吼在愈来愈浓的灰烟中,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力量,苟延残喘。
个人认为《微尘》的灵魂是背景音乐《第八号弦乐四重奏》。《第八号弦乐四重奏》强悍的旋律使林先生印象非常深刻,事隔十几年后的某一天,战乱、动荡的,世界上的灾祸的信号传送到林先生的眼前,而《第八号弦乐四重奏》正是写于肖斯塔科维奇游览德累斯顿之后。二战中,这座城市历经战火,战争留给它的伤痕经久难愈而,画面和旋律的再次重叠,灵感就此产生。“《金刚经》中说‘微尘众’,众生卑微,像细小的尘埃,《微尘》就此命名。”
《白水》,一巨幅背景彩色河流影像随着舞者起舞逐渐转黯,沉为黑白,深邃的漆黑中但见白水涛涛,而舞者随着河流的变化,独舞,双人舞,四人舞,群舞连接不断,舞者时而轻盈扬臂,时而旋转腾跃,时而静谧徘徊,白衣白裙飘逸回旋,呼应着,把破题的独舞倒跳一次,落幕之前,黑白的河流安静恢复原貌,完美演绎,水流无痕,好像发生了什么,但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根据资料报到《白水》的灵感来自一张立雾溪的照片。“立雾溪是台湾一条很奇特的溪流。溪水用几万年的时间从山地穿流出来,两岸都是大理石。”黑白色的相片,一片黑色的背景中,“白色的水纹和波浪”奔流涌动,“显眼”的对比一下子带来了启发,而萨蒂的音乐舒缓而优美,简单纯粹的钢琴声与水流的意象交相呼应。
我看不懂其中的编舞语音,也看不出哪些是东方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技巧与剧场观念,但我看到舞者那夸张的身体姿态,在动静之间无缝切换,我听到音乐旋律中带来的悲伤情绪。在一期《开讲啦》节目中邀请了叶小纲老师,有一个理科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作品好在哪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如何理解音乐并欣赏它。他说:不要着急,音乐是慢慢浸润心田的,耳濡目染很重要,需要慢慢体会,慢慢感悟。
其实所有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并不是我们一接触就能直达其核心,需要慢慢用心体会,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