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类型:心理学
作者: 罗伯特•戴博德
作者简介:
罗伯特·戴博德1932年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郊外小城布里史灵顿,在结束兵役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40年的冬天,布里斯托遭受德军闪电战侵袭,罗伯特与自己的同学们就常常被疏散到康沃尔郡继续上课。在康沃尔上学期间,福伊港兴盛的渔业对于小罗伯特来说十分新鲜,这也埋下了罗伯特一生对沿岸闲适生活的兴趣的伏笔。巧的是,宁静的康沃尔也是《柳林风声》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许多作品创作灵感的源泉。
在兵役结束后,1952年,罗伯特进入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学习。在剑桥就读期间,在一次联谊会上,罗伯特认识了在附近女校就读的玛丽,两人在毕业后结婚,携手共度了将近50年的时光。
从剑桥毕业后,罗伯特在教会学校继续学习,成为一名专职牧师。随着任命的调动,夫妇二人搬到西约克郡的哈德斯菲尔德,他成为该地的教区牧师。之后,罗伯特放下宗教职业,进入牛津费舍尔压制钢铁公司,最终在亨利管理学院长期任职。此时,罗伯特和玛丽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尼古拉斯和路易丝。
罗伯特把自己二十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都融入了这本书里,它包含了他在亨利管理学院期间所教授的主要的心理咨询课程。从1997年初版至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仍不断再版、加印,长销不衰。
罗伯特一直是河岸生活的拥趸,小时候的罗伯特与童子军小伙伴们一起在布里斯托的埃文河上划独木舟,成年后在泰晤士河上驾驶小运船的经历,都为他塑造书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原始素材。即便后来他的健康出现问题,他也会找机会与家里的凯恩狗鲍里斯一同在河岸边散步。
罗伯特于2020年2月4日离世。
内容简介:
英国过目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于是本书故事就此展开。在故事最后,经过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在蛤蟆心中,一些变化终于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好句好段摘抄: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獾永远都成不了咨询师。就和所有愤怒的人一样,獾从来不会倾听别人,只想摆出一副教导者的样子,批评人家的短处。
苍鹭继续说道:“当然,这个图的关键在于,我知道你也开始认识到了,就是所有这些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挑剔型父母状态': “爱批评人” “愤怒”,还有“严厉”
读书心得:
刚看因为是觉得有趣,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与蛤蟆先生越来越像。自己总想融入一下人中,或者是圈子中,可自己又感觉又社交恐惧症,很多时候自己的一些行动做法,事后自己都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当初自己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为什么会去做那样的事?本来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
慢慢的发现很多事情都来自童年,童年的经历让自己在面对自己不想面对的事情时会失去理智和判断力自然的选择逃避选择童年时的处理方式!
当看到蛤蟆先生描述自己不会愤怒时,真的很像自己,感觉自己总是会自己生闷气却不会大吼大叫的发泄出来,自己并不会愤怒。真的是那句"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这句话有点极端,我也并不觉得我的童年不幸福,只是童年里发生的很多事情确实对自己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但人要学会自愈吧,保留好的,去除坏的。
近期也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所以这本书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童年中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家长对孩子不好的处理方式,希望自己能够及时改正,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不需要他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最近感觉孩子的压力是真大呀!虽然国家一直在鼓励减负,但孩子的一天上满课后,课后还有学习特长,练习书法,真的是很难有无忧无虑的玩耍时间,每天听到儿子最多的抱怨就是“我今天又没玩上呀!”是的,很多时间都是他自己在无形中浪费的,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 扪心自问 我有能把每天的时间都高效的利用起来吗?自己尚不能做的,又如何去要求一个孩子呢?希望能够,不是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无忧无虑的玩!和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