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别人出现问题,会批判他人怎么怎么样。自己出现问题了,就说一堆借口。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双重标准的人?
等等,仔细想想,也许我们也是这样的人。别人在餐馆大声聊天,你觉得他们真没教养;当你和朋友聊天,聊到忘乎所以,大声说笑,你不觉得自己没教养,而是觉得难得聊得这么欢,声音大点也能理解。
当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我们习惯性把问题归咎于他个人身上,而当问题出现在我们身上,我们又习惯性把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习惯性防卫是我们在面对他人对我们观点或行为提出质疑时所作出的习惯性反应。当别人提出问题,我们很多人会把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选择马上“怼回去”,而不是思考他说的是不是这么回事,他说的话有没有能借鉴的地方。面对质疑,我们为什么选择习惯性防卫?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观点是: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怕错,怕自己不如他人,所以我们建立自我保护机制:习惯性防卫。习惯性地拒绝他人的思维,这样会错过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你这个人太自我了”。当有人和我说这样的话,我马上怼回去:“我哪里自我了”?我说了一些防卫自己的话,然后他也没说下去了。表面上,我让他住嘴了,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但我听不到为什么他认为我太自我的分析和例子,我错过了也许能改善自己的机会。
我们不要马上否定他人,也不要固执己见。“你说的就不对”,能不能改一改,“我想听听你的说法”。打破习惯性防卫,打破基本归因偏差,更好的理解他人,更好的理解自己。
我们要成长,不要输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