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孙姓是个很有才华的姓氏,从孙武,孙膑到孙登,再到后来三国里的孙氏风云人物,到现在的孙振义。 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天读《唐才子传》,才发现孙氏家族能人真多,兹录于下:
逖,博州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开元二年,举手笔俊拔,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等科,第一人及第。玄宗引见,擢左拾遗,集贤殿修撰。改考功员外郎,适中书舍人。与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皆同时,称海内名士。仕终刑部侍郎。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集二十卷,今传。
据说国父的家谱里,赫然摆着孙逖的名字,是多少代老夫懒得去查。写到这忽然想起孔老二,在神州这算是个开挂的姓氏,但可笑的是每次国难当头,最先失节的却是咱们这儒家大圣的后人,不管是内部的改朝换代,还是外敌的入侵,都能看到孔圣人后代那急着舔狗的样儿。扯远了,还是说说咱们孙逖。
逖十五岁那年,谒见雍州(今陕西西安市)长史崔日用,因其年幼,崔日用低眼轻视,令他作《土火炉赋》,孙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崔日用看后骇然,即为其才气叫绝,相约结为忘年之交。 不仅崔宰相对孙逖礼遇有加,连当时的张说也是推崇不已。可见有才的人还是处处受人欢迎的。
孙逖还有一件趣事,不妨一说,孙逖的官都要做到宰相了,而他的父亲却还是个县令,于是他上书玄宗,说自己不孝,因自己是受父亲的教诲而有如此地位,他恳求皇帝将他降级到父亲官职的上一级,当然,这降级是假,而是想让皇帝给他父亲升一升倒是真,于是,孙逖的爹就升到了宋州司马。
写唐才子,其实大抵差不多,但对于孙姓来说,不得不多扯几句,看曹孟德乃一世之枭雄,面对进入他营中的孙权,不由得叹息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逖留存世上的诗文不多,兹录几首,供大家品鉴: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
江行有怀
秋水明川路,轻舟转石圻。
霜多山橘熟,寒至浦禽稀。
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
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
野霁看吴尽,天长望洛非。
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