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十中校园,一片欢腾的海洋。咚咚呛呛的声浪与呼呼啦啦的少年热情,冲击着瑟瑟的严寒。垫江十中第13届体育文化节暨纪念“12.9”运动文艺正如火如荼上演着。
窗外几多喧闹,室内一点失落,我为学生娃落选的吟诵节目而失落。
一个月前,我曾幻想着:在萧萧寒意中,在校园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我默默注视着台上一群少年们,身着汉服,自信昂扬地吟诵着刘禹锡的陋室、周敦颐痴爱的莲花。不需要音乐的点染,只需抑扬顿挫的吟诵,去展现古代文人的风骨。那一刻,少年们吟清音雅调,成了我仰视敬畏的翩翩君子。
幻想过后是忽悠。
“同学们,老师建议你们艺术文化节出一个吟诵节目,只要你们过了初选,我请你们每人吃德芙。”
“哇,德芙,众享丝滑!”他们可兴奋了。
“且听老师给你们捋一捋。第一,你们报舞蹈或是小品,要和其他年级竞争,得跳过和唱过人家,评委择优选取;第二,舞蹈得抠动作、小品得记台词,而唐调吟诵《陋室铭》、《爱莲说》,你们上学期都会了,这次拿出来稍稍练习就可以了,省时省力;第三,全校只有我教吟诵,你们的吟诵可以让产生审美疲劳的评委耳目一新,且你们没有竞争对手;第四,吟诵的背后是诗词,有韵味。”我对吟诵胜券在握。
在德芙的诱惑下,两个班的学生果真排练起了吟诵。在周记中,我得知,两个班因为排练,还起了误会和争执,“口诛笔伐”,颇有文字开战的趋势,我及时制止了。
将要进行初选时,两个班的班主任问我音乐是什么。“没有音乐。”“就干读啊!”吟诵是一种传统和古典的读书方法,不需要音乐。
现实打脸了,他们落选了。评委说他们站在那里,没有队形变化,没有音乐,没有舞台效果。
“德芙,一点都不好吃!”一个学娃赌气了。
唉,吟诵在十中校园太小众化了。
如果有配乐会怎样呢?我在备课中,就着古琴吟诵,不搭调,如果是朗诵,则和谐动听。其实我不应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折腾。我应该请教我的吟诵老师,吟诵怎样和舞台结合起来,才会具有感染力。华锋先生的《吟咏学概论》一书中,吟诵有谱曲,也许是我没找到对应的音乐。
有心栽花花不发,继续栽!
第六单元的五首诗词,依然采用吟诵教学,以后都是如此。我争取期末之前用一节晚自习,让每个小组登台吟诵,这次不发阿尔卑斯,发德芙。
下次艺术文化节,忽悠他们吟诵《诗经》篇目《关雎》、《蒹葭》,下学期教材有这两篇。如果他们不乐意,不强求。但我的课堂一定得有吟诵。
2020-1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