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高处翼,居中间坐,向宽处行;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圣人不宁置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择自《岁月》
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们都是个懵懂的孩童,惶恐于自己的无知,怯懦于世俗的风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使再小心翼翼,也仍然会遭到别人的排挤与嘈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常常让我们感慨,也常常让我们愤懑,让我们觉得读书似乎是一个骗局,读的越多,越不容易适应这个社会。自己的正直与善良,会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自己无论如何去做,都是别人手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我们所崇尚的,不过是一种境中花,水中月的美好人生,而现实,是需要水与火的冲击,是站在刀锋上一点一点的前行,流下的,是血,结成的,是疤。血与疤慢慢将自己的人性中的正直与善良一点点占领,从举世皆浊我独清走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放弃的是内心孤独,难道得到的就代表着成功吗?年轻到年长,经历了,得到了,放弃了,到了老了之后,又想去寻找内心的平静,风风雨雨都走过后,才发现,自己所追寻的,原本就是自己拥有的,只不过,每个年龄的自己都会站在别人的说教当中,永远会在别人的议论与评价当中失去自我。正直与善良,既是我们生存的底线,也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价值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在变,我们的一生经历着成长,也经历着变化。究竟什么是成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难道有人可以立一个标准吗?生活的滋味,亦苦亦甜。就像一个美国的主持人,拥有着5000万的粉丝,这个数目占据了美国人口的2/3,但是在他死去后,葬礼上只有一个送葬人。活的时候风光无限,活的时候八面玲珑,但这是不是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哪?在你积累着对别人的诽谤与毁誉的同时,社会也积累着对你的诽谤与毁誉。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刘三好的精神也许在一些人眼中很可笑,善良与正直在一些歪门斜道的人眼中,或许永远都是一种揣测:是不是在利用,有没有什么企图,要不要付出什么代价。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丑恶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内心的污垢换来的是眼睛里面的灰尘,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不干净。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改变,到底是因为金钱,还是因为权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吧。私欲的膨胀,让自己变的不可一世,看不到别人的尊重与退让,这种貌似的强悍,到头来会换取到什么?
人活着,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也是需要一种责任的。有句话说的好,“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我们都在头破血流的进,可在偏偏会忘记处于退的时候,能不能完善一下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性私欲的自我膨胀,会把自己看成一个无懈可击的人,看成是一个完美的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而把自己当初的那种精神抛之脑后。精神算什么?牛奶和面包才是最可靠的。但是在我们得到牛奶和面包的时候,我们又会怀念自己当初放弃的那种信仰,会想着世事不过一场梦,梦醒后,我们终归要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而这份宁静,是金钱和权势换不回来的。
我的生活,仍然会有感慨;我的精神,仍然会接受震撼;我的人生,永远不会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