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真正的自己

作者: 猫猫以斯帖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23:33 被阅读0次

    【无声告白】这本并不厚重的书读了很久,将近一个月才读完。因为它的内容对于我太沉闷,中间弃书三四次,能够读到最后也是不易。

    昨晚读完最后一章,房间里的空气好像黏稠得一呼一吸都很费力。直到翻到最后一篇《致谢》,看着整篇被感谢的人名,梗在喉咙里的酸胀才稍稍松懈下来,眼泪随之倾泻而下,可潜在心里米德伍德的那片湖,如何能尽化作眼泪流干呢……

    这样的阅读体验过于逼迫人心,作者的写作风格极度细腻,视角极其锐利,人物的内心又无比敏感脆弱,最要命的是,每一个人物的身上似乎都藏着自己的一部分灵魂,阅读的过程好似被作者的笔尖不断地在被层层剥开的内心深处时而触碰你的旧伤口,时而直指你的真实面,时而道出你的心里话,被揭穿的同时也被疗愈,可被安慰的同时又被触痛。

    看豆瓣的书评,一位豆友不禁感慨:幸好,我勇敢地活下来了!大多数人都能在适当的压力环境下凭着天然的抗压能力长大,虽然艰难。然而大概没有哪个人拥有一颗刀枪不入的心一路完好无损地长大,每个人都会或轻或重地带着童年里,少年时,或青春期的创伤长大成人,然后学会隐藏,学会自救,或者学会逾越。但没人能做到逃避,如果能也是自以为是。情感的世界恰恰必然邂逅的就是另一个时空另一个模样的重逢,避之不及。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处境,虽然他们就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甚至有着相同的血脉。然而每个人都包裹着一个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相同的是,每个人的世界都残缺不全,都有一个极度的渴望。

    詹姆斯渴望被接纳,他终其一生都努力藏匿在人群中,不被当作异类,不被排斥。于是他在幼儿园就学会用拇指按压伤口忍痛,于是在和玛丽琳生活了十几年后才有勇气说出心底的话,于是对女儿莉迪亚才会做出荒唐可悲的举动。

    玛丽琳渴望的却是与众不同。她一面想要顺服于母亲的愿望,过上与哈佛和男人有关的日子,一面又想极力摆脱母亲的期待,拥有随心所欲的人生。于是她以和母亲决裂为代价嫁给华裔丈夫,却又以深度永久伤害每一个家人为代价离家出走。经过如此痛苦纠结的前半生,玛丽琳最终妥协在现实生活中,却将一切未完成的梦想和追求生生地塞进女儿莉迪亚的人生里,浑然不觉中乐此不疲地一点点折磨和摧毁着自己最疼爱的孩子。

    内斯渴望被认可。可他的父母却将一切的关注和热情放在了妹妹莉迪亚的身上,在父母粗糙浅薄的爱里,内斯渐渐地由渴望变得淡漠,最终成为对这个家的无比厌恶和反感,他拼尽全力只为逃离这个家,逃离那残缺不全敷衍的爱。

    莉迪亚渴望安全感。在妈妈离家出走的创伤里她学会了用讨好父母来换取安定的爱。而父母变本加厉地以爱的名义辖制和操纵着她的人生,在这样极度压抑的生活里,一次次的失望变成绝望,最终如同一层层堆积的雪压垮了她的世界。

    汉娜渴望关注。她在家里扮演着一个被抛弃和遗忘的角色,永远隐匿在桌子下,楼梯口,房门后。她身形最小,份量最轻,声音最弱,接近于透明。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却是这个家里最清楚一切的人,她将一切尽收眼底,她洞察所有。然后,努力不发出声响,默默承受外在的一切。

    每个人都极度敏感脆弱,每个人都因着各自的缺乏和软弱影响和伤害着彼此。这里面最悲情的是,抗争的同时伴随着无力感,爱的背后满是伤害的印迹。

    正如小说封面的那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信一切的发生,一定不是以伤害为初衷,但太多的来自外面的声音和力量压迫和麻痹着我们的灵魂,令我们不得不向外妥协和伪装,向内逃避和躲闪。当我们有一天终于鼓足勇气摆脱这一切,找回自己时,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一定要记得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那个真实的自己:继续勇敢下去吧,这才是自己的人生,不要怀疑!

    Esther

    2017.2.25

    S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找回真正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an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