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模式会遗传。
一个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是原生家庭的缩影。心理学家证明:女孩子会嫁一个跟父亲极其相似的男人,男孩则会娶一个类似母亲的女人。
若干年前知晓这个理论之后,我深不以为然。在我眼里,丈夫和父亲那么不同。丈夫是南方人,父亲是北方人。不管是地域差异还是生活习性,亦或是文化程度和出生时代皆有不同。两个相隔千里的人,螚听从我潜意识的召唤,为了某个未完成的功课成为最亲密的人。
年长几岁之后发现,抛开表象的不同,丈夫的确和父亲有很多共同点。作为长女的我,完全继承了父母的家庭模式。我和母亲在各自家庭里的领导地位,我们对待配偶的方式。
但是这种家庭模式绝不是复制粘贴,仅仅是相似而已。潜意识里不可违抗的业力已经暗中支配我们完成了对配偶的挑选。意识到这种存在就注定着,我们科一选择跟上一代人过不一样的生活,也就是,这种模式是可以被逐渐改变的。
在自己的心家庭中摒弃过往的陋习。习练过母亲的无私奉献之后,潜意识告诉我,这不是我想要的。那种一边奉献,一边希望得到回馈,倘若未曾得到回馈的失落感何其让人心有不甘,活的委委屈屈。母亲那么善于付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健康,但这是无所求的吗?不是!在窥探到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一个在诱导儿女也要做出牺牲的阴谋。我决定退出这样的传承。
无条件的爱是最好的注脚。
我爱你,你也爱我,但都是我们给的起爱,没有相欠,不曾心生愧疚。
我和好友燕子曾不约而同的厌恶“贤惠”这词。串通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评价 这个词语里面蕴含了多少美好的品质。看着这个词就看了诸如看到了一个人身上“勤劳”、“温柔”、“简朴”、“能干”、“孝顺”等标签。
我们不是拒绝这些好的品质 ,我们拒绝的是一切不情不愿的付出和被付出。
相比较我而言,燕子更加叛逆一些。她说,我身上有很躲长辈喜欢的传统的美好品质,她妈妈就像把她打造成我这样,但没成功。比燕子后知后觉一些的我也已然开始觉醒了。开始思考自己的真正需求之后,首先学着满足自己,而不是以此为耻,继续沉浸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无私奉献中”。
燕子的女儿是个美丽而又特立独行的小姑娘,这是觉醒的正面果实。
自由的灵魂里一定需要丰盈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