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智静老师在朋友圈发了自己对“创造” 的理解。我深以为然,特粘贴出来,供自己消化学习。
2022版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那么,如何将学生创造知识、创造思想的过程转变为今天教和学的过程。
下面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创造一个新事物的前提是已经对这一事物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所以,教学童话单元的首要任务是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过的童话,默读本单元童话,并结合“交流平台”概括出“童话”的特点:充满神奇的想象,情节曲折离奇。
然后紧紧围绕童话的这一特点展开学习活动。
首先借助《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二题“小女孩擦然了几次火柴,每次都想到了什么,实现了哪些愿望”的基本问题思考,在教师引导下梳理出童话的基本结构图:对现实不满——产生愿望——通过想象实现愿望。
再带着对童话的这一结构研读《那一定会很好》,并以“圈画文中的想象部分”为探索的起点,结合《安徒生童话》中的《老栎树的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好的童话一定是充满“神奇的想象”的。
同时进入科学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采用将科学性的故事讲述打乱顺序对比重组的方式,让学生建构起科学童话的逻辑是首要的认识,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情境表演充分感受经典童话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效果。
最后,借助动物童话《一块奶酪》中批判者的语言,结合前三篇童话的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更加曲折离奇的情节,创编一篇属于自己《一块奶酪》的童话。
以上四篇童话的教学设计始终紧扣童话学习最终的四个创造性:
第一,喜欢阅读童话;
第二,初步感知并能判断童话的优劣;
第三,用童话剧的方式进行舞台演绎;
第四,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创编属于童话。
总之,这种从童话“创造”的四个目标出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材料作为学习“童话”基本知识的资源,从认识童话特点、结构,到紧扣“想象、情节”对比判断,再到改写,整体上形成了一个从学知识到用知识,再到创造知识的过程,自认为有点张华院长提出的 “将创造知识,创造思想转变为教与学的过程”的思想,如果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教师还能引导学生继续研读童话,表演童话,创编童话,让童话阅读成为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生活方式,童话就真的成了儿童最富有营养的精神之钙,我们的教学也就越靠近了一点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