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怎样才能较好地设下故事泪点…?

怎样才能较好地设下故事泪点…?

作者: 徐湘楠 | 来源:发表于2015-11-26 18:37 被阅读617次

情感并不是真正的叙事中的难点,这个问题是一个可以在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

当然首先,不管是什么样的类型故事,都必须先塑造出冲突,这样读者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在事情上。

比如A和B参加一场1对1的对决,只有一个冠军,A和B都有必须赢的理由,这样读者的注意力就会对这场对决很自然地关注起来,原理也很简单,因为这时读者的注意力是处于消费状态的,所以集中精神是件很自然的事。

只有先保证读者的注意力在你的文字上,你写了什么才对读者有意义。

第二,不管是什么样的触动读者的形式,都必须避开读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说一个笑话,你和读者说“我要讲笑话了”,结果就会打折,因为读者会建立心理防御。

避开防御机制也有几种方法,对我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用深层逻辑,这种方法避开了心理防御的正面交锋,直接打进心底,另一种是用信息压缩,通过增强读者注意力的方式让读者淡化心理防御。

所谓深层逻辑就是,你只描述事情的表面,但事情的真实情况却能让人感觉到,举例的话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我就不举简单例子了。

增强注意力的方式是通过减少逻辑负担来实现的,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当故事的分支越来越少时,读者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另一种是以第三视角不断接近真相时,也会导致读者注意力加倍集中,两者共同的例子是乙一的《阿蓝》。

我再插一句常识——读者的注意力资源是通过好奇心调动的,也就是,读者天生就具备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的能力,(抑郁症的读者可能不具备此项能力,抑郁症会使人丧失好奇心,你们想象一下那种连痛苦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感觉吧),所以减少逻辑负担,本质是通过收集读者分散的注意力来增加读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所以增强读者注意力的两种方式是——1,刺激好奇心;2,减少注意力负担——精于前者的,比如《西游记》,精于后者的,《寄生兽》——制造读者沉浸感就是这两种方式交替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读者的学习能力,有很多作品都是学习门槛太高导致读者放弃的——比如很多国外翻译作品,读者连人物名字都记不住,在这一步就结束兴趣了。

前两步是所有故事,就是真正讲故事需要用到的技巧,因为不知道你这块缺不缺课我就顺带提了下,很多故事不够感人,是因为前两步就没做好。

实际上我个人觉得“感动”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读者反馈,我最喜欢的读者反馈是“沉浸感”,不过不扯远了。

算了还是扯远一下吧,我觉得沉浸感才是真正会带来观众体验的东西,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盲目追寻喜剧根本就是乱来,很多电影业内人士毫无信仰,叙事观早就落后观众心理预期十年以上。

第三就是可以开始解决“泪点”的问题,显然哭也会有很多种形式,这个每个人有每个人擅长的,我反而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自己比较熟稔的是两种触及人泪点的方式:

一种被称作治愈,模式很简单,比如A答应为B付出,但一直没做到,后来B死了,A就很后悔,代替B做了很多事,多年后因为一些机缘发现,原来B早就原谅他了——简单来说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被回报。

另一种是失去有羁绊的人——顾名思义,建立羁绊,再不得不失去,就会让人痛苦,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多说了。

虽然这两种方式都不是中国读者欢迎的,但属于泪点的一类。

附:

问1:

什么是注意力的负担?

“注意力的负担”并不是一个很难想象的东西。

当我们提到注意力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提注意力的4个特征:

1.人类具备自己产生注意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好奇心和精力相关(这点非常重要,要理解一个读者读书不一定是因为你书好看,很可能只是他注意力没地方烧)。

2.人类总是在消耗注意力去关注自己想要关注的东西,但人类不一定会倾注100%的注意力,比如在看书的人同时也在留意火上的水壶,可能他用10%的注意力看书,用90%的注意力看火。

3.随着人类逐渐对一个事物的理解,他的好奇心会流逝,因此产生的注意力也会减少。

4.当读者的注意力逐渐流逝,接近临界值的时候,读者兴趣消失,读者会进入强迫自己阅读的阶段,再过一会儿,读者就会放弃了。

结合以上四点,所谓“注意力的负担”就是读者读书时注意力的消耗。

问2:

怎么保持故事的吸引力?

如果我们要让读者沉浸在故事里,就要保证读者的产生的注意力一直大于读者读书需要消耗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写故事时需要做四件事:

1.尽可能不断刺激读者的好奇心,产生新的注意力——故事要不断有新元素

2.尽可能在注意力产生的初期,让读者心甘情愿产生大量的注意力——故事开头的冲突要足够激烈,元素要新鲜。

3.尽可能在注意力产生之后,迅速提升注意力的负担,将读者注意力锁在故事线上——用多线增加故事复杂度,让读者不会一次性丧失新鲜感。

4.注意力不可避免地流逝的时候,我们要降低注意力的负担——把一部分支线完结掉,读者就会有空余的注意力,而这些注意力不会一下就聚焦在烧水水壶上,注意了,这时读者自身的注意力总值也是在下降的,只要用在书上的注意力比例不变,读者就会继续从故事里感受到乐趣。

这样我们就能保证读者在读完一本书之前,一直保持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状态,这样他就会有沉浸感,结束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问3:

多线故事为什么更吸引人?

多线故事并不是吸引人,而是更容易稳健地保持和控制吸引力,因为多线故事可以快速占用大量的注意力资源,所以在注意力流逝的时候,作者就可以通过控制注意力的负担来控制故事的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多线故事难创作的原因和占用读者注意力大的原因是相同的——普通故事只需要读者把注意力用于理解和记忆,但是多线故事不仅需要理解和记忆几条故事线,而且几条故事线之间的关系,各种情绪转换也需要占用读者的记忆力资源,这样读者就会通过少量的实体内容获得巨大的注意力负担——也因此多线故事才存在“操纵故事线”的说法。

注:这里多线故事指几根线之间会相互影响的多线故事,只是并行发生的多线故事不在此列。

*转载前请标注作者,注明转自简书。

相关文章

  • 怎样才能较好地设下故事泪点…?

    情感并不是真正的叙事中的难点,这个问题是一个可以在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 当然首先,不管是什么样的类型故事,都必须先...

  • 说不得的《亲爱的》

    看街上的海报,还以为是个爱情片。真听说了,才知道是个打拐故事。朋友圈里都说是个刷泪点的片子,不自觉地就提高了泪点期...

  • 《我的姐姐》观后感

    今天去看了这部电影,但好像没有get泪点,笑点也很少,只是平淡地看完了这个故事,内心情绪起伏不大。 这部电影让我看...

  • 你不是药神,那个高价售药的瑞士公司才是

    《我不是药神》影片本身已经封神,豆瓣评分高达9.0分。 专业的编剧和导演充满节奏感地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笑点泪点...

  • 泪点

    外面的天黑了,心里夜色笼罩。眼睛在流泪,黑暗挡住了眼前的视线,我告诉自己,这是暮色降临了!用手触摸脸颊,依然...

  • 泪点

    温存不见温柔乡,相思总是带距离。 一线视听半夜诉,伊人泪点半愁容。 可怜两心情深重,感怀孤单寂难伴。 心麻如乱狂燥...

  • 泪点

    当张祖庆老师播放的微电影《世界再大,不过一碗番茄炒蛋》结束时,张老师说:看,世上只有父母能做到,随时满足儿女的要求...

  • 泪点

    父亲坐在陌生街头哭泣 泪水打湿了怀里的相机 他握着我的手 一遍遍说着 生活 太不容易 母亲独自坐在旅店里 灯光昏...

  • 泪点

    现在听到一点共鸣的歌曲,看到有共鸣的话(画)…都能触动心弦,瞬间眼眶一热,泪就飚下! 说人变老的表...

  • 泪点

    爱 是 一生包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才能较好地设下故事泪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cd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