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书法与日俱增,功力会越来越深。但启功也可爱且诚恳说过“我的字不如当书协主席之前的好”。可见,字好看与否,在达到一定年限后,如二十年后与三十年后,与时间没有明显关联。(杠精曰:刚学两三年与再学十年八年,是不一样的)。












书法的艺术有不可复制性,技法和经验仅仅是保障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高手写一两副就会有精品,一生多副佳作,一般书家可能要十副八副才有一副佳作,一生精品无几。这还与心情,环境,时间,经历有关。还有一个故事,说王羲之与一群粉丝喝酒、游乐,随写下千古《兰亭序》好评如潮,随后日子想再写多次,均不如老版。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在悲愤情绪中偶得之,贵就贵在情真意切。魏碑帖,为啥会有拙朴、浑厚、规整,生死看淡的超然?但不会看出激荡起伏的情绪?因为当时刻碑的老工匠和死去的主人,认识个“锤子”啊,只有一两银子的关系(工钱),或许正刻碑呢,就给孩子“嘘嘘”去了。
故曰:真正好作品,是不分先后时期的。书法家勤学苦练,未来作品艺术价值大概率上会超过前期,但未必前期作品都是垃圾,佳作也是常常有滴。
——李红涛【扫地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