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Urban Matters By Mini的活动,也因此上官网看了一些文章
这个为了解决城市能源危机和婴儿潮而诞生的汽车设计
如今开始就居住、出行、工作、文化融合等八个话题大展拳脚
这一篇就是关于,中国的小区,
在其中,窥到了一丝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或者说,原则:
依照 Planverk 提出的 400-500 米是人愿意进行自发活动的标准,再次审视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会诞生大量宅男、宅女。中国小区的直径大多都轻而易举地远超 500 米,在小区范围内,只有大量重复的住宅,而看不到任何优质的商户和变化的城市生活,这种居住环境死气沉沉,毫无活力可言。
不开放的围墙制造出了社交和商业的中空,这种中空严重阻碍了人们去亲近都市生活。围墙既让外来者进入不了,致使小区内无法形成高品质的消费场所,又让想去体验外界消费体验和社交体验的住户产生心理障碍,因为要获得这些体验,他们势必要花功夫走出小区,其结局是,大部分人最终会选择渐渐不再出门,这也是中国大部分年轻人在如斯居住环境里生活状态。
确实,上个月的美国行,一大感触就是
走在街上,陌生人会自然,自信地和你点头致意
一方面是因为文化行程的性格
另一方面,大概就是这种因为城市的构成而对人格的影响。
文章厉害说,为什么威尼斯人总是吃到,因为城市的街道和生活都太过吸引
人们在这种细腻和丰富之中,陶冶了自己,耽误一点时间,就耽误吧
如果你曾经生活在北京和上海
也就一下子理解
为什么法租界,什刹海,
仿佛一走进去就舒畅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