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科學種植读书笔记心理
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第11-20条(2)

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第11-20条(2)

作者: 小花Fenny | 来源:发表于2017-02-01 14:44 被阅读321次

接着去年11月的那篇文章【思维1】,继续分享第11到20条的思维陷阱笔记。

11. 现成偏误-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小花:
定义: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
我们的大脑是剧本式思维,而不是量化思维。人们都是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或治疗手段。

解决方法:与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合作,与自己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思考:感觉像是思维陷阱,一个问题到手上,我们的确会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方法去做,就像查理芒格说的,在拿着锤子的人眼里看来,所有东西都是钉子;我觉得不要害怕改变,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要害怕与人争辩或想法不同;都和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交流,思维的壁垒才会时时打破和更新。

Emma
在我看来,现成偏误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人们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服区,凡事求速成,不深入思考,不换位,不做角度发散,做人做事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长此以往,习惯于现成偏误的人也只能生活在这样的层次上,无法突破,无法进入到人生的另外的层次上去,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对于解决方案,我对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有疑惑,或者说是对于“与有不同人生经验的人工作”这个说法有疑惑,首先大部分人都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伙伴,所以我认为更现实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读更多和自己目前价值观不同的书籍,二是,让身边有更多“和而不同”的朋友。

小花(补充)
同意。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的确是这样,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点对他们很重要,选择有差异地、不和他们完全相同的伙伴一起创业,会降低他们的现成偏误。需要学会去听一个不同的声音,但其实这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很难。

12.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一条“先经历痛苦的道路”,你应该敲响警钟
小花:
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宗教为这一策略的成功提供了最好的证据。
解决方法: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Emma
当听到好之前先坏的预言时,最先要做的是不盲从相信,而且在之后的过程中关注里程碑事件,书中并没有解释清楚何为里程碑,我理解是在预言人应该给出坏到什么程度才会好的点,以及未来会怎样变好,至少有时间点,否则这个预言就很有可能是伪预言了。

13. 故事偏误-为什么就连真实的故事也是骗局
小花:
定义: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
在开始科学思维之前,人们先是通过故事解释世界的。
危害: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扭曲事实,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解决方法:把故事拆解开来;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训练方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
思考:“人类简史”一书,算是一个例子吗?“用无关联的眼光看自己”与乔布斯说的,往回看,发现所有的点,都连接起来了,矛盾吗?讲故事是比较吸引人的方式,但是除了故事本身想传达的意思外(我们大脑喜欢听外),我们是否能看到故事后所隐藏的东西?这才是本质。

Emma
定义: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一切不适合编进故事的一切。
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是人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事实,因为抽象事实是枯燥的,没有情感因素,对人们来说记忆非常困难。我不得不承认,讲故事的能力在沟通中,大而言之,在市场营销方面是非常好的方法。但回到自己的思考和决策判断来说,故事偏误是一剂隐形毒药,无声无息地在降低我们思维的质量和判断的质量。书上建议的拆解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14.事后诸葛亮-你为什么应该写日记
小花:
类似“我早知道现象”“我早就告诉过你”
危害点: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解决方法:记日记;写下自己的预测-政治、事业、股市、体重等。时不时拿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读历史的日记、简报、备忘录,而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
思考:避免陷阱就要不要自以为是,觉得任何结果是正常的,要去常常思考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和逻辑性是否合理,而不要人云亦云的去附和。

Emma
定义: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思考:事后回顾会让自己的注意力发生一种奇怪的转移,人们往往会走到确认偏误的路上去,只看到支持结果的证据,忽略了其他可能性的线索。作者提出的记日记是一种非常好的反省工具,其实除了记日记,日常的记账、时间消费记录、体重记录、工作记录都是非常好的工具去弥补人脑的不完善,回来看的时候,会发现,哇当时实际是这样的,而不是我现在回忆出来的。回忆也会骗人,这个是人类大脑进化出来的保护机制,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麻烦和不变,事后诸葛算是其中之一吧。世界本就是不可预见的,这种不确定性也是世界有趣的原因之一,何必要做预言家呢,成为预言家就没有乐趣了。

15. 司机的知识-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小花:

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

1.真知识(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的) 2. 司机的知识

巴菲特:“能力范围”概念,“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
查理芒格: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

解决方法: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
思考:当自己不自信的时候,就会不懂装懂。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在他人那里的信用也会打折扣。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里,边界在哪里,提升这部分的关键能力,其他部分多多请教他人和看书。还有要对“社交性特别高”、侃侃而谈的人谨慎对之,他们说的话,是“背诵”“抄袭”的还是自己消化的东西,需要打个问号?

Emma
原文思路:司机知识(表面的自己不深刻理解的只是)->司机(传播司机知识的人)->巴菲特提出能力范围:能力范围之内做事才靠谱->作者结论:不要相信司机的不靠谱知识。
**思考: **读完这篇越加觉得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对于新的信息(知识),看来源看出处,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再下论断,这就是靠谱。关于能力范围之内,我觉得这是个开放的观点,就是说,范围本身也可能是动态的,但是在某一时刻,这个是相对固定,人要自知,在这个范围内做事做判断,不然就会出现意外事件或者悲剧。另外,我尝试这样诠释司机的定义——在自己能力之外又觉得自己会有好运而卖弄或获利的人,人们往往看不出来司机和非司机,其实对批判型思考者来说非常容易,看传达知识的人是否可以掌控这些知识——是否可以把知识放在不同背景不同情况做阐释做应用。

16. 控制错觉-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小花:
定义: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倾向。
思考:“安慰按钮”这个,是不是类似“安慰剂”,就跟双盲测试的时候,总有一组参照组不用药,但是以为用药了,起了效果,一样的作用?
解决方法:我们实际控制的很可能比我们以为的少。把注意力集中于真正能影响的稍凉东西上。我联想到了李笑来讲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

Emma
原文思路:控制感的错觉举例:妄想症患者在广场驱逐长颈鹿、买彩票、赌场动作对点数影响、球迷大喊加油与比赛结果。-> 控制错觉定义 -> 实验表明错觉本身提高人们的忍受阈限->街头不起作用的红路灯按钮->作为安慰按钮的经济政策.
思考:人类习惯从相关中和无相关中找因果,唯有这样才能解释世界,因为有太多东西无法解释,人类只能保留这些实际上没用的信念去安慰自己,也是一种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有的对人类有利,有的反之. 控制错觉会扰乱我们的决策,辨别某个东西是不是控制因子可以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思维,对生活中的东西尽可能多地做思想实验或真实实验,那么控制错觉会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证实了某些是错觉之后,那些被证实有效的,可以继续检验过程中同时支持我们的决策.

17. 激励过敏倾向-你为什么不该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
小花:
事实: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次要方面:
1. 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2. 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古谚语“千万别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思考:我有个习惯:买东西的时候,会顺便问问卖家,这个东西如何?其实不问也知道,对方肯定会说好!但是我想到了一点:如果那个商家还有良知或者她真心想做好,她会给予更真诚地意见而且说出来的话,就像是一个承诺,人们总会小心。(不知道这样想是否合理?)

Emma
原文思路:因为错误的奖励机制引发不良后果:河内老鼠事件、考古羊皮卷被撕碎、恐龙骨、企业以目标数目为考核指标。人都会做自己有益的事情,当激励机制和后的目的偏离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就会和激励背后的目的相冲突。好的激励机制举例:古罗马造桥完毕工程师站在桥下、对书籍内容的审查、中世纪贵族上战场。好的激励未必是货币,比如诺奖、未来生活待遇。激励过度机制可以解释九成的令人惊奇的行为。
思考:从激励机制去分析人们的行为是非常好的角度,其实用这个去解释恋爱心理也是非常好的工具,最后一个延伸,用这个偏误就纠正薪酬福利计划中的成本浪费是不错的主意。对于Fenny的习惯,问店主,我的经验是,九成的回答都是从有利于成交的角度去出发的,如果你根本不想买,问问也无妨,如果是作为购买的备选对象,店主的话要警惕。

18. 回归均值-医生、顾问、教练及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令人怀疑
小花:
思考:这个理论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像人有高潮低潮;股市熊市后必是牛市;那人的情绪、身体的一般不适、发挥、考试分数等,也可能会按照这种规律走势。这个概念到时让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我们感冒,有些人就会直接选择去吃药,然后过几天,就好了,以为是药起作用了,可能完全不是,只是我们自己身体的免疫自愈了,只是需要时间。

Emma
思考: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也包括我们人类的大部分社会属性,都无法逃离随机和波动这两个规律,你看到的变化,可能只是正常波动,把正常回归当成是积极或者消极变化是人性的弱点,一般无法回避,那么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想一想,根据历史情况或者其他参考资料,变化是波动还是发展。所以,读历史和保持信息的开放性,作用是相当大滴。

19. 公地悲剧-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理性
小花: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本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如果某人的收入取决于不理解某事,要让他理解就会很难”
解决公地的办法只有两个: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

思考:不要相信人性,小范围的群体是可控的,人群范围越大越需要制度规则来约束。

Emma
当好处归个人,成本归集体,公地悲剧就会出现。解决方案是能私有化的私有化,不能私有化的加强管理。联想到租房,N年前住在租的房子里,虽然和现在买的同一个小区,同样朝向类似户型,可当时对住所的爱惜程度完全没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多。

20.结果误差-切勿以结果判定决定(又名史学家错误)
小花:
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所以当我们做评价或判断的时候,要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切勿以结果判定结果。结果差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这个决定是否出于理性而做出的?

我想到的例子:我们学英语或者健身,很多时候我们太急于求成,也没有养成好习惯,按照方式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自己感觉没有效果,就放弃了,觉得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或怎么样。。。实际上可能是一个积累期,还未到质变的点。(不知道这个例子是否合适)

Emma
原文思路:随机“成功猴”,战后看偷袭珍珠港的线索,医术评价思维实验。
结论:最重要的是思考过程的理性,而不是以结果好坏论输赢。
思考:结果判断偏误已经把很多人带上了规律,最普遍的例子,一个人偶然中了彩票拿到大家,媒体会争相采访,询问此人的成功之道,面对这种突发的幸运,大家都会忘记彩票的最基本逻辑即世界的基本逻辑就是随机。同时这种成功会鼓励更多人去买彩票,而买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去思考彩票的中奖号码是如何来的,个个都想撞大运成为那个幸运儿。回到结果偏误本身,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偶然几次考试考得好,就觉得自己在某些学科上有天赋,放松了学习,后来成绩下滑了很多。而那些自己总是觉得自己需要多下功夫的学科,成绩总是稳稳的保持在优良的水平,那个时候自己已经中了这个毒而不自知,现在想来太可怕了。一个决策的好坏真的不能以自己看到的结果好坏来评论,自己观察到的样本是否科学全面暂且不说,从结果去论断本身就如从过程去判断来的更保险。这就是为什么五百强和大多数大企业都讲求内外部过程的控制,而不说什么结果控制,因为从科学管理的来说,过程控制就从按概率上控制了结果,计入随机的风险之后,依然最后的损失最小,收益最大。

下回分享思维陷阱第21条到第30条,每次十条,慢慢吸收、理解和实践。


**小花 **
非传统工科女,坐标上海
INTP,喜欢各种好玩的人
好奇心强,欢喜各种新鲜事物
体验地越多,越发现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如果不是现在,那又是什么时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tulang2000:也看过这本书,却没有总结归纳,你这样挺好的。
    小花Fenny: @tulang2000 我后面会陆续连载剩余的部分,欢迎讨论
  • 幻听ing:支持支持

本文标题: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第11-20条(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c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