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每个年龄段我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虽然理解在不断变化,但最终决定这个人是谁的,就体现在日常平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在很小的时候的,当想到“我是谁”,内心升起的是对生命的敬畏,虽在思维上无法理解,但我对存在本身就很满足。
那时的我心智尚未成熟,但心灵是最自由最放松的状态。
上高中时,面临高考的压力我又一次问自己这个问题。
那时每天感受到的是一种束缚和干枯。我被动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被动的接受着学校,环境给我的一切,我的人生被满满的课程表和作业占满,熬不出头。那时的我是一个受害者。
刚上大学时我看过一本书,名字不记得了。书里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会离开,唯有爱与智慧永远不会离开你。”那时,我认为人靠爱和智慧活着就可以了。
大学毕业,我在一家公务员培训机构工作,每天都在制作课程。
就这样工作了半年,当时我在整理资料,抬头瞥到自己办公桌上摆满了心理学书籍。
我意识到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是一名助人者。
人每天做什么就会成为谁。于是我辞掉了工作,找了一份瑜伽教练的工作,可以有业余时间考心理学研究生。
考试失败后,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十分受环境影响的人。
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定和勇敢。而且抗逆境的能力很弱,我的心随着考试失败崩塌了。
人想法上再强烈再渴望,也并不意味着行为上能同步。
我的优秀只是在自己想象当中的,当与这个世界真实碰触时,发现自己非常情绪化,也非常容易放弃目标。
2015年学习教练技术时,我看到别人自私阴暗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和别人并没有任何区别。
我惊叹于人性的美好,也对人性的阴暗有深深的失望。
2016年,我意识到自我成长是唯一出路。用所学的cp技术去做助教,自我成长,带动我的家人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人心是十分脆弱且难以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如果不持续进行,人就会被其它的事物影响偏离了方向。
就像在玩儿海边堆沙堡的游戏,任何一个浪花都会让自己的努力回到原点。
帮助别人不会获得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遭受误解和疑惑,助人和害人的难度是一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助人有更深的理解。过去我对他人的帮助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助人情节”是否真正帮助到对方并不重要,甚至会以助人为借口凌驾于别人之上。但这一年我懂得了,除非对方自己愿意面对和改变,任何外力都是辅助作用。而且我也打破了自己对他人的期待。转身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2017年,我逐渐获得了对自己的接纳,变得自信变得更有力量。恐惧和纠结也越来越少了。
这一年我区分了爱自己和自私的区别。我更能平等的与他人相处。不再自我谴责和自我怀疑。
“自我成就”和“满足自己的需求”都是正当的,和道德的。
2018年 ,我发现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每个性格的人都各有优点和缺点,我不再崇拜任何人,也不再期待去追随一个完美的人了。超越同年龄的思维方式和成长经历,让我感觉和周围格格不入,又累又孤独。
2019年,我发现人需要的不是“变得更好”,人需要的是“需求得到满足”。
当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会自己去寻求自我实现,做最正确的事情。
每一个伤害别人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伤口。而一个内心幸福的人会愿意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我发现使命感必须配合相应的环境和习惯,才能产生相应的行为和产出。
其实人被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欺骗。真实的使命要配合真实的行为。
认知的过程是充满惶恐的,走向自由的路充满了自责和负罪感。
2020年。人格是可以改变的。谁能影响别人的恐惧欲望和道德感,谁就可以塑造自己和他人的人格。
人在一生当中很难走正确的路。因为一路上有无穷多的诱惑,和恐惧。
在恐惧和欲望的驱动下,人的任何理性的操作都有可能变形。
我们都知道基金和股票买了之后,要减少交易次数,但每次波动都好像会成为我们“拿不住”的理由。
成长的过程,就是按照“我是谁”去生活,按照我想塑造的人生意义去生活,减少恐惧欲望对自己影响的过程。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赞赏支持请作者喝一杯咖啡️️。
也可以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生命有成长,感谢你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