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九小 李良红
教育行走第四期教育分享今天参加了教育行走第四期教育分享,我在里面充当点评嘉宾。
这几天我忙得焦头烂额,连续好几天熬夜,在设计和打磨我的整本书微课。在今晚七点分享的时候,我还在修改,目前已完成百分之七十,而明天下午就得录制,时间上非常赶。
但七点的钟声一响(定闹钟,一天没出门,赶微课),我就端坐在电脑桌旁,边听边做笔记,从七点听到八点,然后做了大约二十分钟的点评。今晚主持人和分享嘉宾都非常棒。以下是今晚我的点评:
谢谢刘瑾主持人,您今天的主持特别的干脆,简明扼要,总能抓住重点。受教了,谢谢。
各位美仁,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西乐平九小的李良红老师。
今天听了三位分享嘉宾的分享,令我感触颇多,三位分享老师都在自己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他们都各有千秋。
第一分享者:李林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熟悉的李林老师。李林老师是最令我钦佩的人之一。他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永远能够从别人那里学到优点,从自身反思,取长补短。明明是优秀的,依然那样的谦虚。
李老师通过自己今年九月份再次接手四年级这样的一个“牛魔王”众多的班级作为切入点,让我看见一位优秀的班级管理者。他接手的班级的状况是牛魔王们制造各种事端,而家长之间也是暗流涌动。那李林老师给了我们四大绝招来平息这样的牛魔王众多班级,我们来回顾一下李林老师是如何逆转班级的:
首先,拉家长入伙,组建同盟军。
接管班级第一件事是了解班级情况,及时调整且拉拢家长,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中来,帮助教师设身处地的分担压力,感受一下学生的学习的状态。我觉得李林老师的处理非常的机智。
第二,爱好变客场。
通过跑步的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亲密的关系,缓和与师生之间的矛盾和抵触的情绪。因为老师在接管一个班的时候,对学生是陌生的,而学生对新接任的老师其实心里也是排斥的。李老师能通过全班跑步这样的行为来拉近师生距离,用他的话说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非常看好这样的用爱好变客场的行为。因为我现在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每天路队放学,我会提前五到十分钟带领我班上的孩子到操场上跑一至两圈,然后自由活动或者组织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游戏。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跑步或游戏活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缓解我们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一个事情。通过这样的活动,真的会建立师生之间亲切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也许学生在看你的时候,他的眼里会有光。我们说任何的关系的建立都是通过一些活动,活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第三,开展了《奶蜜盐》家长共读活动。
从思想上改变家长,从而改变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家校统一战线。所以这也是一种改变的沟通方式。教师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让家长通过在读《奶蜜盐》的过程中去反思自己,去更多的关注他的孩子,然后才会更设身处地的分担老师的教学之外的一些工作,会让那么多的问题的学生慢慢的变少,甚至会变得没有问题;而家长这股力量的加入就有如是给老师长了一对翅膀,可以让老师尽情的在这个三尺讲台上挥洒,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向着最阳光的那个方向奔跑。
第四,精神教育。
这是我们的李林老师的另一个改变后进生的法宝。我觉得他后面也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很精彩。他说:“转化后进生不可能所有的都能够达到成效。但是只要从精神上,也就是从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面去尊重孩子,尽最大努力不放弃帮助每一个后进生,帮助孩子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甚至他把转化后进生当成是教师成长的磨刀石。我想,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何其幸运。其实这样的学生他能够战胜自己,他就已经不是后进生了。所以我觉得心灵的点亮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之后,李林老师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读写点亮成功之路。谈到他自己遇到了一位朱老师。我不知道这位朱老师到底是哪一位老师,通过李林老师分享,我也很想认识这位他口中的朱老师。李林老师谈了很多朱老师的一些人格的魅力以及一些处事方法。从朱老师身上,李林老师他说成长之路被唤醒了,甚至开始了大量的阅读。一个人阅读可能是缓慢的,但是李林老师他是带着自己刚接触的这个班的孩子一起去阅读。
提到阅读写作,李老师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句,比如说阅读就是大树的根,写作技巧就是树干,素材就是树叶。我觉得这些比喻非常的恰当。李林老师还从朱老师身上得到了研是学之根:班主任要能言善辩。朱老师可能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推广阅读而成为学生成长的点灯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学活动。所以,在朱老师的启发下,李林老师开始了日更简书。
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当中,真的是要遇到自己的良师益友。就像我们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就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当然他那个知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主要的奠基人和领导者瞿秋白。我也在想,人生路上真的要有一个导师才会让你在黑夜里不再迷茫,让你在寒冷中感受温暖。
第二位分享者:尹红艳第二位分享者是尹红艳副校长,我通过尹老师的分享,知道她最近也是换了一所学校,她回顾了自己过去建立的读书会。
曾经带着年轻的教师成长,带着家长成长;无论从教学还是到班级管理,她都能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提携。所以我觉得尹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有情怀的老师,即便她是在换单位后,也依然有坚持组建读书会,甚至通过社区联合社会的力量来组建这样的一个读书会的想法。
听尹老师的分享的时候,我被尹老师的那种宽广的胸怀和她对事业的进取和广博的爱心所深深折服。尤其她引用了文质老师、刀哥、宝哥和明霞老师的名言警句,令我非常的震撼。确实,文质老师说过:“从小事做起,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去做。”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开始,我觉得就永远不晚;只要去做,无论结果如何,我觉得在行动的过程中,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尹老师聊起了刀哥说过的一句经典的话:我们不能改变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确实这句话也给了我无限的力量。这么多年,其实我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在做着一件我认为我喜爱、我终生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其实在这个路上我有很多的同伴,但是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滞后了。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孩子说:“成名要趁早。”最近我也在看曾国藩的《中年突围》,我也过40,人到中年,不服输,开始发力。我想我现在也是在做着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一个人改变别人很难,想改变自己其实更难。所以只能不断的开阔自己的眼界,慢慢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想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最大的心愿。“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我觉得这里面多少有一种豪迈,但是也透着一股无奈。
我记得毛主席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人生。人要经过很多黑暗的时刻才能够看到光明。其中有一个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会看见。”所以我想尹红艳校长,她有这样的一个建立读书会的愿望,只要迈开步子,就一定能够实现,并会越办越好。
第三位分享者:杨思第三位分享者是心理教师杨思老师。她是从2023年正式转入教育行业,就像我们的主持人刘瑾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们往往关注到的是心理老师,她要点醒学生,给学生救赎,往往忽视了作为心理老师自身的心理压力。
杨思老师谈到自己的最近的新入职的工作的时候,步入这样的一个美丽的校园,人人向往的公立校学校的时候,其实她的心情除了一种喜悦之外,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
在分享学生问题前,她谈到两件事情。一件是搬入新的校区之后,住宿的问题。她举了ABC几个老师,大约是六位老师,都是以非常幼稚的行为在更换宿舍,没有尊重同宿舍的人。体现了一种人性的黑暗,也可以说是人性的狭隘,或者说是人性的自私。其实都是成年人,但是往往越是成年人,内心就是越不够敞亮。用杨思老师的话说,觉得匪夷所思。其实我听起来也觉得非常的受挫。
本来大家都在一个学校,同住一个屋檐下,和和美美和谐共处,是一件非常温馨的画面。但是,因为一两个老师的特殊的身份,却导致了这样的一系列的换宿舍的怪异行为,对普通老师老师来说,可能根本接受不了。但好在杨思老师她自身是一个心理指导师,能够应付,但多少会受到伤害;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杨思老师,她提到了她的前男友对她造成的一系列的骚扰,她自己没有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微妙,也很难讲清,我也不知道杨思老师跟前任这个男友之间有着怎样的纠葛,但是我在想成年人处理一些关系的时候,反而没有孩童那样的立竿见影,那般干脆利落。孩童是一张白纸,我们多么的幸运,我们是教师。我们要想让孩子他的白纸能够画出色彩斑斓的颜色,那么我们就要给我们的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在他们的心中播撒阳光。老师首先要有健康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在这样的心态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才能够积极、阳光、乐观。
杨思老师在分享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的这一句话。她说:我能看到这些孩子的欢乐和惬意,我知道他们的勇敢和力量,我也会发现他们的放任和自由。但是谁能看到杨思老师内心的苦楚和挣扎?
老师需要去支持和保护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孩子,可是作为身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的老师自己,她又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呢?所以杨思老师说了一句我觉得非常有哲理的话:我们尽量做好自我关照,不要去为难他人。
是啊,不要去为难他人。一句话轻描淡写,但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去为难他人?
所以透过杨思老师今天的分享,我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苦楚、孤独。但是即便是这样,她依然能够给予身边的学生温暖和关怀,这或许就是身为人师的一种最大的光辉吧。
非常感谢主持人刘瑾,非常感谢李林、尹红艳和杨思老师三位精彩的分享。感谢你们,感谢所有教育行走的美仁们,我们在这样的美好的夜晚中要说声再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