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 我收获 我成长

作者: 章贡1613刘芳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23:46 被阅读0次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这火热的天气,仿佛也是一种叙事,我们教师兴成长计划第二季课程,在这个夏天继续火热进行着,我们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我学习 我收获 我成长

          我学习着,思考着,收获着。

          王子老师的微课2.0极简教育课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老师推荐的微信小程序简单易学,方便好用。天元督导让学校督导和课堂教研化繁为简,反馈及时;手绘微课Lite和小年糕让我学会了如何极简制作视频;找模板让扮靓PPT一键到位;聆诵让我听见真知;Ai听写和听写我帮忙让中英听写有规范;票圈长视频让我朋友圈分享视频有了10秒+的可能。

          甚至是最不起眼的小彩蛋——在线奖状制作,也作用满满,这是我听完课就迫不及待实操的小程序,看着自己的名字和获得的荣誉头衔,心里真是美滋滋的。我想,如果孩子们也收到这样一份鼓励,学习的动力肯定也十足。今后我会用这样的表扬方式,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比如,背诵听写给孩子评一个“好记星”,阅读书籍评选出“阅读小博士”和“书香家庭”,给做好人好事的孩子评“弘雅尚德少年”等。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的梁勇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教学PPT的设计和制作》课。我根据梁勇老师说的课件制作要点,我把以前的PPT《荷叶 母亲》进行了扮“靓”。

          首先统一了PPT风格,我以和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淡雅的荷花荷叶图做统一的背景底色,既有视觉辅助效果,内涵准确,服务教学,又兼顾了艺术性,颜值担当,赏心悦目。

          在每张PPT中,我再一次调整了图片和文字的摆放位置和大小,选择了合适的字体和行间距,注意了图文的颜色搭配,让图文协调。我检查了一下是否有代替备课或讲稿现象,并适当删减了部分内容,让课件更一目了然。图文配色清新不杂乱,图片清晰不模糊,每一张图片都和课文内容息息相关,也并没有多余的剪贴画和看不清的字。梁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和误区我都尽量避免。

          课件第一张开始我创设了猜人物的情境,人物的时代、评价、思想内核、代表作逐条出现,最后揭开谜底,作者冰心和两幅配图同时亮相。这样从设置悬念到水落石出,完成了情境创设。

          进入课题后,我提出了一个贯穿全文的总问题,之后的内容都围绕了这个问题解说,逻辑清晰,一目了然。有几处精彩的荷叶护莲的句子,我特意把重点要理解的字词标注出不同的颜色,并配以相关的图片辅助理解其精神内涵,这样图文并茂,就化抽象为直观,让文字生动起来了。

          细节决定成败,我再一次回顾了梁老师讲课要点。制作PPT的三大步骤:理解、构思、制作。整体设计原则:逻辑结构清晰,整体风格统一。文字是核心灵魂,图像是颜值担当,背景是底层支撑。单页PPT设计原则:一目了然(字体大小、多少、颜色搭配……),视觉化(增进理解、节约时间、增强记忆),帮助学生解决特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一次大胆尝试着变化调整,和之前的PPT页面比较,优中选优,最终定稿。

          我觉得还行,避免了误区,风格统一,逻辑清晰,一目了然又兼顾视觉化,虽然还没有达到集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的程度,但是还是使我的PPT制作技能得到了提升。

    我学习 我收获 我成长

          我跋涉着,坚持着,进步着。

          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挑战了我教多科甚至全科的可能。

          我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听到作业的时候,我惊了一下,要完成好可不容易呀!我是生手,对于跨学科,印象中只有概念,而无实操。要跨出这一步,确实是不小的挑战,但无论如何这一步都要先跨出去。

          我经过了好事多磨。时间不等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打算先下好思思老师推荐的思维导图先研究一下。我遇到了第一个小挫折——下载XMind时手机版本太低,下不了。我心里想:没事,换一个下也是一样的,都能做出思维导图。没想到的是,下幕布和MindMaster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有点慌,老师推荐的思维导图APP都下不了,怎么办?难道要手写吗?要不搜索一下试试吧,应该还有别的APP。果然,我找到了M思维导图Zhanhui Chen,瞬间有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好事多磨!好事多磨!

          我认真进行了选题。找好了APP,熟悉了最基本的操作,就到了设计与制作环节了。这可是重中之重,选题是设计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思维导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写作中有说“题好一半文”,我觉得做思维导图也是一样,“题”好一半“图”。我脑海里冒出了思思老师在讲课中说的一系列关键词:跨学科、自主学习、数字技术、自主探究、真实情景、自主合作、观察发现、解决问题……要突破单学科的思维局限,从多角度出发,跨学科合作,知识共构。这种综合探索是各学习领域融合的,还要兼顾社会联系。我查找了一到六年级共十二册部编版电子课本,在课文里涉及到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节气风俗等里考虑了几个来回,最终确定了孩子们感兴趣又能有生活体验并且我能够驾驭的蝌蚪成长过程探究,定名为《小蝌蚪变形记》。从美术、科学和语文三门课程方向开始建构,培养孩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图的能力,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孩子们感受自然、认知生命、热爱生活。

          我进行了跨学科设计。要让三门学科和主题以大概念进行连接,有效连接学科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思维导图设计时就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我不断地对三门学科的知识进行解构、综合后再理解、建构,以美术绘画操作为基础,科学观察探究活动为支撑,语文阅读说话写话为铺垫,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完成了我的作品。

          也许还有很多不足,但这次跨出的一小步,却是我尝试多科教学的一大步。我把心里的这句话送给大家: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挑战你教全科的可能。

    我学习 我收获 我成长

          我努力着,奋斗着,成长着。

          学完朱思思老师《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我以“春天”为主题,绘制一个思维导图,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宽泛的主题,似易实难。看似很容易就能完成,因为它的宽度和广度,让每个学员都有话可说。说它难,是因为它会让我们选择两难,每个人都是潜意识的完美主义者,都会想要面面俱到做到最好,而若全面铺开做思维导图,就会因版面受限而无法继续分支下去。我认真考虑后,结合自己语文学科的特点,把重点放在诗、画和炼字,设计我的思维导图。

    我学习 我收获 我成长

          小粧老师在上课时推荐的喜马拉雅APP是我教学上的好帮手。我喜欢听喜马拉雅FM,发现很多声音都很适合用于教学,比如国学类的诵读和讲解,比我讲得要精彩。我们学校有校本教材《幸福读经典》课,我打算把平时我在喜马拉雅听到的收藏到的很惊艳的声音分享给孩子们。

          困难来了,喜马拉雅的声音只能在自带的APP中保存,无法转移到电脑端,我百度并尝试了很多种办法,最后,一个便携式蓝牙小音箱完美地解决了问题,我现在可以直接打开APP连接蓝牙音箱,方便快捷地给孩子们播放各种配合教学的声音了,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听,也受益匪浅,提高了朗读水平,里面的历史背景故事也加深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

          钟文妙老师的讲座,开启了我《项目式学习PBL设计》的大门。三色文化教育活动是之前我们是一直有在做的,只是没有像钟文妙老师这样出项目式学习PBL设计,这次正好设计了一个,带学生走进家乡赣州三色文化。

    我学习 我收获 我成长

          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我很多的教学设想,也解决了很多我曾经碰见过的问题,让我的备课更高效。今后我会与时俱进,学习学精更多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的方向重点放在学习互动这块,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

          这个暑假,因为兴成长互加计划,我收获着,进步着,成长着,感谢兴成长互加计划的这一路陪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学习 我收获 我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gj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