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4384/d1ce0ed411a9eddf.png)
关于原生家庭这一块,讨论得可以说是很充分了。
如何与家人相处?父母该对子女抱一个什么态度?
不可否认,部分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存在功利心理,现在养育了孩子,将来是要靠他们来养老的。于是,重男轻女,将重心全部移植在儿子身上,万一种种原因没有生下儿子,那就全身心扑在女儿身上。弄得成年后的子女不堪重负,对父母的各种情感勒索吐槽不已。
当然,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还是无私的。并没有要求回报。不到万不得已,并不来烦扰儿女。但这也不可避免地会让老去的父母们有孤寂无助的时候。
比较理想的状况是幼时父母细心呵护,成年时放子女自由。老年后子女体贴父母。
但理想状态之所以称为理想状态,就在于它其实很难实现。这不仅仅是凭着血缘和亲情就能维系,即使父母子女之间,也需要克制与理解,方能辟出一片和谐空间。
我们还在对家庭这个小单位的生态颇费心思,不断探索认识的时候,有许多人,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广袤的天地间,探究起人与自然的相处。
上个世纪,美国人奥尔多·利奥波德,早在1933年,就已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和大地道德观念。把目光投向了荒野大地以及荒野上的自由生命。探讨人类与自然、土地的关系和命运。
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环保观点不同。利奥波德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只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们,获得经济上的满足。
利奥波德对土地爱得深沉,对待土地上的动植物就像对待朋友一样。
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一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每到四月和五月的晚上,树林里就会出现空中舞会。那些舞蹈家家们“不但对演出时间有严格要求,而且对舞台的道具也严格地反映出表演者的气质要求。舞台必须是树林中或矮桂林丛中一块宽广的圆形平台,中间地带必须有一块长着苔藓的地方,或一块裸露的沙地,或凸出地面的一块光溜溜的岩石,或者是一条无阻碍物的大路,我知道,表演舞蹈的公沙丘鹬。
利奥波德饱含深情地描给了那片土地上的动物。对那里的植物,他也是用情颇深。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阳光驱散了晨雾,你再来拜访沙洲。那时候,河流已经把色彩都涂在了画面上,关且在上面洒上了露水。此时,更加青翠的荸荠草地上,闪耀着蓝色的沟酸浆、粉红色的青兰,以及乳白色的慈姑花……”
利奥波德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于种种打着环保名义,实为更方便人类掠夺的行径痛心疾首。人们总是本末倒置,把河流拉直,在落差处蓄水,改变了自然本来的模样,却难以达到共生的结果。
然而人们为了生存,为了经济利益。已经顾不得地上的草与花。为了保护其他动物,又要人为灭掉其他大型肉食动物。
这一切,到底是对是错?人为创造的生态圈会不会在若干年后改变食物链?利奥波德希望人们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自然的一切成员平等对待,把它们当成跟自己一样的平等分子。
利奥波德把他的思考与探索都写在了《沙乡年鉴》这本书里,不过,还没等到该书出版,他就在奔赴农场救火的路上去世。康斯威星河畔的荒野里,再也见不到他倾听自然的身影。
时至今日,我们固然已举着环保的大旗,却尚还未达到利奥波德这般悲悯又深沉的境界。那些他为之奔走呼号的土地与荒野,依然在等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4384/e7b9fed232b7df06.png)
公众号ID:qmy278107201
读书|思考|交流|世间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