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解《心经》 七

禅解《心经》 七

作者: 开福寺法物流通处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19:57 被阅读0次

圣严法师

“空”是对“有”的否定,但又不同于虚无论的断灭见。

开福寺法物流通处

空的意思,在原始佛教,便是从生灭现象的观照而发明的。所谓此生故彼生:烦恼起,生老病死生;此灭故彼灭:烦恼灭,生老病死灭。有生有灭,生灭无常,便是空。

大乘中观的空义,依龙树菩萨《中观论》所持的见解为准,该论《观四谛品》有二偈,相当重要。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这明言空义,能成就一切法,若无空义,一切法都不得成就。空是无碍无阻义,如果遇到任何阻力,便表示自心中尚未能实证空义,也未能以般若智慧来照见诸法似有而实空。什么原因呢?则另有一偈云:

众因缘生法

亦为是假名

我说即是无

亦是中道义

此与原始佛教所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道理相同,凡是因缘合成的现象,自性皆是空的,不仅自性空,此空也是空。说诸法是有,是有的假名;离开有无二边,即是中道,即是《般若经》所说的空义。

舍离有无二边,也不执持中间,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的空义。空中无有相,也无无相,所以空义能成一切法,也能破一切执著相。

五蕴皆空

相关文章

  • 禅解《心经》 七

    圣严法师 “空”是对“有”的否定,但又不同于虚无论的断灭见。 空的意思,在原始佛教,便是从生灭现象的观照而发明的。...

  • 禅解《心经》 八

    圣严法师 “苦”,意思是身心受到逼恼而感到不安的状态。进一步则是有漏皆苦。 苦和厄不一样,苦是痛苦、辛苦,厄是危险...

  • 禅解 《心经》一

    “般若”的意思是智慧,《六祖坛经》中说:“即定即慧”。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也就是说:有定的时候一定有慧...

  • 禅解《心经》 五

    圣严法师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

  • 禅解《心经》 四

    行 行就是用的意思,菩萨能成为菩萨,是因为有智慧,当智慧产生作用时就是行。 深般若 般若的本身就是智慧、清净、远离...

  • 禅解《心经》 六

    圣严法师 五蕴中的色,是物质的;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五蕴是构成我们世间每一个人的必要因素。 色——就是地、水...

  • 禅解《心经 》 二

    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梵文Avalokitesvara,翻译成中文叫观世音或观音。观自在就是把观音的法门修...

  • 禅解《心经》 九

    圣严法师 空不能离开五蕴,五蕴本身就是空。 色是物质现象,存在于空中,由于有空,色的物质现象才能经常变化及变换它们...

  • 大颠和尚禅解心经

    心经 唐·大颠禅师宝通述 解序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然而世尊出世现种种相,谈说种种法。五事施化,...

  • 净慧法师禅解《心经》1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总是苦于没有老师的指导。实际上,我们每天咏念的《心经》,就是我们修行、生活最好的指导,最亲切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解《心经》 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hp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