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彩虹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银川
今天早上,我在听“有效沟通”的专题课时,老师讲道: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首要基础,清晰认知孩子是家长因材施教的必要条件,进而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连接,给他提供滋养、支持与引导。”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和孩子聊天的过程。
事情是这样的:
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上学期期末正好失恋,对于勇猛的孔雀而言,其痛苦之深等同于拔毛,再加上孩子的自信心本来就不高,失恋更是严重影响他的学习状态。
可想而知,挂科是必然的,所以开学前两周的补考,是重中之重。
那段时间,我时刻像雷达一样,扫描他的情绪,感知他的感受,时刻准备把《青春期父母行动营》里学到的课程内容践行到儿子的身上。
察觉情绪,评估状况
昨天中午,刚准备午休,儿子就在我们三人的群里发信息说:“我的补考课程通过了!”
我迅速点赞,并发了许多恭喜的表情,他爸也迅速反应过来,给儿子送上祝贺,并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当我和他爸努力肯定和鼓励的时候,儿子来了一句:“这学期的课程更难,赶紧睡觉!”
我和他爸迅速反应、暂停,异口同声附和儿子说:“对,睡觉!”
我的觉察:
我的情绪:惊喜——心沉了一下
儿子的情绪:平静——略微有点烦躁
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课程老师给出的沟通锦囊——“扪心四问,开启健康谈话”
1.我是否为对话营造安全的氛围?我是否已经准备好自己?有没有摧毁的行为?
2.在这个对话中,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3.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4.我希望为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行动方案是什么?
我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我感觉,我有许多话想对儿子说。
我评估了一下,此时此刻,孩子和我的关系是稳定的、安全的。我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孩子,学习对他来说虽然有些困难,但当我们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这些都是自己的人生财富。
我需要引导他,把“我不行,我害怕”的固定思维换成“我可以,我挑战”的成长型思维。
坐言起行,我立马动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给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你好,今天中午你高兴地告诉爸爸妈妈,补考课通过了,我和你爸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
妈妈通过你说的几句话,感受了一番,你说“这学期的课程更难”。
妈妈发现,你有一点点畏难的情绪,这么难的课程,对于一直以来认为物理是难啃的“硬骨头”的你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妈妈先抱抱你。
刚卸了一个包袱,又感觉有三座大山压了下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0653/2f2cfacd0dc2a157.png)
从大一到现在,妈妈觉得你的心理素质比高中的时候好了很多。
你变得开朗自信,爱结交朋友了,而且理性思维也越来越清晰,拥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以前我一直觉得,到了大学一切都轻松了,但那是二十年前的大学,那时候国家包分配,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障库,只要安全毕业,一切都ok。
但现在不是这样了,确切地说,现在念大学,可能要比在高中时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爸爸妈妈一直不愿意给你学习的压力,想让你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回自己的信心,现在,妈妈觉得你的信心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
所以妈妈有几个问题,想和你探讨一下:
1.面对学习的压力,你会怎么做?是勇敢地面对还是选择逃避或者放弃呢?
2.你会用“我不行,我不敢”,还是告诉自己“我愿意挑战,我肯定行”来定位自己?
3.你觉得自己这个学期所担心的是什么,紧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4.你可以作出哪些尝试,让自己通过这学期的课程呢?
5.你需要怎么做,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
6.面对难学的课,你预计自己能通过几门,是一下子就能通过,还是分批通过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0653/04c322e87e41009b.png)
儿子,这些方法,你都可以自己尝试,当你一遍又一遍和自己对话的时候,也许你会有新的领悟。
学习和生活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当你知道该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境,就会知道该如何面对以后独立生活的困境。
在你慢慢总结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经验时,爸爸妈妈一直都会是你坚强的后盾,这一点你一定要相信!
不是你挂科,爸爸妈妈就不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妈妈永远爱我的润宝。
那个爱说爱笑、热爱生活的儿子,是妈妈的最爱哦!
爱你的妈妈
2021.4.12
打开心门,收获新知
下午上班的时候,我把这封信发给了儿子。
儿子看完了,很快就回复了我说:“妈妈,你写得好中肯呀,是不是费了好多时间?”
“你放心,课程是难,但是,再难我也要过。我发现我和同学比一点也不差,这次补考,我通过看视频等方式认真复习,取得了75分,所以我会好好学习的。”
看到儿子的这段话,我感觉自己和儿子的心越来越近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0653/48309d31c0cf570f.png)
因为这封信,我们打开了心门,聊了好多前段时间我不敢聊的学习话题。
通过这次深度交流,我收获了对儿子新的认知,他的确很有自己的想法。
而我需要做的,更应该是聚焦自己,多信任孩子,让他自己体验如何去学习、如何更好地迎接困难。
正如老师所说:
“因材施教,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给他提供滋养、支持与引导,是值得家长不断去践行的。”
我开始了我的践行之路,不再战战兢兢地猜测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能力、孩子的心态,我接纳真实的孩子,孩子的信任也给我带来了安全感。
这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我、先生和孩子将会是彼此背后最坚定的支持和后盾。
编辑 / 黄慧文,斗斗
排版 / 周新蓉
图片 / Pixabay&Pexels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0653/1f602181d777d9de.png)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