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庄子(德充符)

学习庄子(德充符)

作者: 听书赏兰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3:12 被阅读0次

2019-2-23

己亥开学第一讲《庄子•德充符》

1.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他站着不给人教诲,坐着不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真有不用言语的教导,超脱形式而靠心灵感化的吗。   

    老师说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说教大于言传,并举了谢安的例子。谢安的妻子经常抱怨谢安不教育孩子,谢安却回答:“吾常自教儿”。结合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那样的人。”以身作则,比任何说教都最有效。虽然时代不同,但教育子女的道理却都是一样。

2.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

  《兰亭集序》中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老师举例伍子胥的例子,伍子胥一夜之间失去父亲,兄长,自己一夜白发,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但他没有放弃,历经万难,逃出楚国,前往吴国,发奋图强,最后终于成功的打败楚国,并鞭尸仇人。

3.《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忘我,精神超然物外的神人能放弃功名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神人不追求名位

4.自其异者视之,胆肝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从事物千差万别的一面去看,邻近的肝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很远;从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

    (《齐物论》中“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

5.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像这样的人,将不知道耳朵眼睛最适宜何种声音和色彩,而让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忘形、忘情的浑同境域之中。外物看到了它同一的方面却看不到它因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因而看到丧失了一只脚就像是失落了土块一样。”

6.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他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如果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

7.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8.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各种树木都受命于地,但只有松树、柏树无论冬夏都郁郁青青;每个人都受命于天,但只有虞舜道德品行最为端正。幸而他们都善于端正自己的品行,因而能端正他人的品行。

    老师举例陈毅的诗《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9. 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九军。

    保全本初时的迹象,心怀无所畏惧的胆识;勇士只身一人,也敢称雄于千军万马。

1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镜子明亮、光滑的话,尘埃和污垢就不会停留在上边;    尘埃和污垢如果停留在上边的话,镜子就不明亮了。

11.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知道自己的困难处境无法改变,而安于这种处境,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12.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苍天是没有什么不能覆盖的,大地是没有什么不能承载的。

13.天刑之,安可解!

    虽涉世纷扰,而守于真本,确定不移,不再有处世接物之难。反观孔丘,却为世间劳尘所累,欣欣然有志于名,则如刑罚一般,是不能够解开的。

相关文章

  • 学习庄子(德充符)

    2019-2-23 己亥开学第一讲《庄子•德充符》 1.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

  • #每天一张读书卡#1000/15《庄子》

    书目:《庄子·德充符》 摘要 “圣人不谋,...

  • 同读《庄子》第十二天/德之本

    今天学习的是《德充符》,其主要是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德、充、符”。 庄子所说的“德”,并不是通常...

  • 庄子  德充符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

  • 每日学习:庄子·德充符

    内篇·德充符 译注 作者:庄子及门徒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 兀者也,从之游...

  • 同读《庄子》第十二天 德充符1

    学习德充符,先学习下标题的含义。庄子在本篇里所说的“德”,并不是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庄子认为宇...

  • 庄子.德充符下13

    庄子.德充符下心得 德充符用了五个小故事做例证,阐述“德”并非“道德”“德行”,而是一种心态。 哀骀不说话也能取信...

  • 《庄子.德充符1》

    【题解】 本篇的中心在于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怎样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观念。庄子在本篇里所说的“德”,并...

  • 《庄子.德充符6》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①:“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

  • #每天一张读书卡#1000/16 《庄子·德充符》

    【书目】《庄子·德充符》 【摘要】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庄子(德充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im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