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很多人眼里的体制内生活大概都是这个样子的:收入少,效率低,思想固化,没有太多发展前途的工作。不管是我所在的这种十八线城市是这种现状,甚至连一线城市也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吧。
有一次,某个北京的朋友跟我感叹她在一家国企的不如意,工资是每个月三千外没有任何额外的收入了,然后工作环境三点一线每天坐班。然后我问她,既然这么不满意为何不换一份工作呢?
她说,我不就图它稳定一点嘛,离家比较近,压力比较小,然后社保医保都给买齐了。
这样看来,体制内的生活也有它的各种好处。生活和事事总不是都完美。你有多大的本事就能干成多大的事,你想要享受多大的蛋糕你就要为此付出多少。这都跟你的目标,意愿,能力挂钩的。
而从古至今也有很多享有盛誉的人,是以在体制内的工作为他们的物质基础,利用各种资源和业余时间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例如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就是一直在校园里教书育人,课下再钻研他们的学术,写剧本小说的,胡适在一篇文章里也说道:“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由此看来,体制内的工作也有它的优势。
而体制内的工作除了以上这些弊端之外,还有一个最难搞最复杂的地方:就是它的人事和风气。我不断定这个结论一定正确,但是一切以创造利润和价值来说的私企外企来说,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就不是这样了。一个主要是看能力吃饭和升职拿钱,另一个除了考试选拔,能力之外还要看很多因素。
而如何在体制内过“不体制”的生活,分享我的三点小经验给大家。
在体制内,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计划和作息表
现在的体制内生活,并不像以前人们常说的那种“喝茶看报”一天一天混下去的生活。因为很多现在的公务员还是有很多活儿要干的,加班什么的也不是没有的。而像我们这种国企,则是根据部门与部门不同来划分工作量的。
我目前所在的部门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想也应该有很多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也有工作量不大的。我们之前每天是八点上班,后来为了错开上班高峰期,也依次改为八点半到九点上班了。下午是五点半到六点之间。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很多同事都特别的雀跃。说以前还没睡醒就起来上班了,现在终于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了。然后白天干完自己的那撮儿事情后,就刷淘宝买买买,看电视刷微博,却仍然觉得一天特别的难熬,不知道干什么好。
其实我反而会觉得,这就是我们小城市和体制生活给我们的局限性。我们生活在小城市,没有外界的压力(高房价,高消费)没有彼此间太多的竞争,所以我们容易被工作牵着鼻子走,今天工作多那我就觉得很充实很忙碌,今天工作少那我就应该休息放松,等着下班,然后日复一日。
我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因为工作相对清闲,我一般都会好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早上我会洗漱完毕后出门跑上几圈,上班完成自己当天任务之后,我会拿出随身带的书或者电子书来看,或者在手机上刷单词。晚上一般不会在看网剧中度过,而是选择待在书桌前写一篇稿子。
我有一个好友也是在一家国企工作。她说如果需要一天完成的工作量,你提高效率半天就把它做完,再条件允许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下,那么你就有半天时间做自己计划的其他事情了。那样来算,每天你只花半天就把这一天的工资赚到手了,然后另一半时间你充分利用好了,获取了另外的技能或者含金量高的证书,那这也是你能赚取的价值和财富。
我也有在同一个单位的另一个同事,平时看起来其貌不扬不爱与人八卦说笑。而某一次,单位在一个新的部门需要一个会计专业出身,而技能过硬证书齐全的会计人员。当时单位论背景,论人脉,论资历都有大有人在,而只有我那个同事符合那个职位的所有要求,于是也就顺利的被升职到其岗位上了。其实这个同事,也不过是在工作之余,自己多花了一些心思考证书,磨炼自己的技能而已。
在体制内,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计划和作息表,你才能不被工作牵着鼻子走,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犯错后,请诚实诚恳的承认你的错误
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犯错误,但是工作多少都会难免犯错以及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善后。我觉得,犯错后诚实诚恳的承认你的错误,是处理错误最简单的第一步。推卸错误,逃避责任都是不可取的。
拿我自己最深刻的教训,某次直属领导叫我给某供应商订一批货物,结果我把订货的数量给弄错了。这本来并不是一件多大的事,而我自作聪明的以为编一个理由就可以混过去了。于是我就给领导回了一个电话,说我把她报给我的数目给听错了,还有手上的货款不记得够不够付那么多货,所以把货给订少了。
当时我是以为事情就这么能混过去。
结果因为我这个理由也跟别的同事说过两句,第二天同事和领导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别的同事转告给我的)。就拿出我这个问题开起刀来,用另一个同事的话就是,我当时是在抱怨领导把订货数目报错了给我。一个是“听错”,一个是“说错”。两个模棱两可的字眼,我觉得那时候被同事一抹黑反正自己是百口莫辩了。而领导就变得很生气,说我推卸责任给她,是多么多么的不负责任!
都说撒一个谎要用另一个谎言去掩盖才能圆这个谎,谎言背后又是谎言。我想在问题里找借口也是这样的吧,总能找到破绽,被人背后捅刀子(也可能是无意,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有一章还重点讲了“学会认错”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知道责骂将至,为何不抢先一步认错呢?自我批评要比忍受别人的责骂好得多。在对方开口之前,就帮他把他要说的贬损言语一下子道出,那么,99%的情况下他会变得宽宏大量,你的错误也会大而化小。”
在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我就更坦诚的面对起自己的错误了,我花更多时间在犯错之后能够做的弥补上来取代当下如何“狡辩”错误。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会让自己很尴尬很不舒服,但是我觉得这让问题变得简单起来了。
同事之间可能没有友谊,但是千万不要树敌
我看了很多职场类型的小说,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说。我觉得大部分同事还真只能归为你的同事,他们并不能成为你的朋友,但是这里也绝对没有你的敌人。
我在单位第二次换岗位,就是因为一个部门的两个同事斗得水深火热,有一个同事实在待不下去了,我才被换过去了(回过头来想想,我这样无故被换来换去去还挺委屈的。),然后当时天真懵懵懂懂的我,又被那个调走的同事各种挑拨离间另一个同事。然后我各种“先入为主”被她怂恿到讨厌起了新部门的同事。
现在想想我真是作死的节奏,留在新部门的那个同事那个时候就是自己的直属领导。我讨厌她并且在那个部门屁股还没坐热,就越级要申请换岗。这时候我要换岗,对新部门的直属领导来说无疑坏到了极点,因为一个人跟自己气场不和,可能两个人都有问题,再来一个又不融洽,那么顶头上司可能会去想是她的问题了。
后来换岗没有成功(我自己不乐意换了),我自己观点也就特么转变过来了。我找到我的前领导,各种气愤的对他抱怨自己在他的部门多好多好,换了部门之后各种憋屈各种不好。领导就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话,“我们上班图什么呢?不就图每天工作8小时开开心心,下班8小时也开开心心嘛?很多事不就是鸡毛蒜皮小事非要积累下来,惹得满城风雨。这样好吗?”
我的前领导在单位并不是一个多油腔滑调,精明老练的人。工作的时候是十分的努力,平时也就一副大家都好的乐呵呵形象。那一次挺感谢他的,当我按照他的这种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同事的时候,我觉得人事方面真没那么多较劲的地儿。
庄子说,与人为善,与物为春。同事同事,就是因为每天见面和共事才叫同事。处处与人方便,与人友善,也是给自己方便和节约生命。把那些和别人怄气,和别人生气各种斗的精气神用在自己身上,那么人会快乐多了吧。人生有时候只是进一步,退一步的差别,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退一步算是一种站得更高的大格局。
体制内的生活,确实很容易让人滋生懒散而懈怠的生活习气。可是我觉得你要把自己当做一种可以再任何容器里生存的液体,在各种环境里都能勿忘初心,找准自己的目标并且走好你的每一步。
所谓体制内的工作和生活,就像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描述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觉得那个“围城”可以圈住任何的人,你可以说你是在体制内被困于围城,你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运作和成长。而那些所属行业是表面上的脱离体制生活,但是因为他们生活工作也只是被拖曳着往前走,像每天早晚被挤上和挤下地铁混沌过完一天又一天的打工者,我可以把他们认为,他们依然是被困于”围城“之内吗?
愿我们在体制生活下,而不被束缚和围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