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国文学:薄伽丘的《十日谈》笔记打卡√

外国文学:薄伽丘的《十日谈》笔记打卡√

作者: 北方小路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10:33 被阅读0次

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中世纪晚期发生在佛罗伦萨的瘟疫为背景,广泛采用历史故事,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等素材,创作了100个短篇故事组成了《十日谈》。

1348年,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市民纷纷死去,大街小巷尸体纵横,到处都是一片恐怖景象,活着的人是惶惶不可终日,仿佛世界的末日要来临了。在这场大灾难当中,有7个身份高贵的姑娘和3个青年绅士幸存者,他们来到郊外一座风景优美的别墅避难,在那里,他们所看到的是一方美丽的天地,阳光灿烂,歌声飘荡,真如人间的乐园。

他们除了尽情的玩乐以外呢?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以消遣解闷,共讲了100个故事,总的来说,这些故事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对中世纪教会和封建势力进行讽刺和抨击。当时《十日谈》的出现,就如同在神学统治下的欧洲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整个中世纪社会的政治,它又像一个火把,给生活在晦暗的中世纪中的人们指出幸福在人间,天国是梦幻,人物是天然合理的。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天主教会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会的僧侣,教士们都是圣洁的人,他们是沟通上帝和人世间的桥梁,是传达上帝旨意的人。

但是薄伽丘的《十日谈》认为教会是一个容纳罪恶的大熔炉,僧侣教士们是一群荒淫无耻,奸诈虚伪的恶棍,比如第一天的第二个故事里面讲,犹太人拉布拉罕,不管别人如何诚心诚意地劝他皈依天主教,他都死活不肯依从。但是,他到罗马教皇宫廷里面去参观以后,一反常态,随即宣布皈依天主教,理由是天主教会里的这些人个个都是坏的,而且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了,然而天主教还是巍然屹立,谁也推翻不了,可见,它一定有神灵做脊柱或基石,天主教确实比其他的宗教更正大神圣。(讽刺和抨击)

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对性爱的遏制是十分严厉的,然而,事实上,性爱在自然人性中是最恒久不变,最具有生命活力的感性成分,它是使个体的人的生命延续的自然力量,因此,教会的悖逆人性首先又表现在对两性之爱的精神重压上。中世纪晚期,欧洲人的自然人性由于受到长期的压抑终于迸发出炽热的烈焰。薄伽丘就如同这烈焰的喷射口,他通过《十日谈》,让人们丢弃快乐天国梦幻,去寻找人间的幸福,要人们把关注于超现实世界的目光转向现实的人生,转向人自身。

在薄伽丘看来,男女之间的两性性欲是天然合理的,没有什么可以抗拒。因为它是上帝的造化而不是什么罪恶。小说第四天讲的关于“绿鹅”的故事。

也是从自然人性出发,《十日谈》还否定抨击了教会修女们言行不一的伪善以及导致这种伪善的宗教教义。(修女奸情)

由教会延伸到家庭,《十日谈》里面描写了许多家庭当中夫妻双方互相欺骗,另求新欢的故事。这些故事难免低级庸俗,但是仔细推敲,他们在人性依据上有合理性,作者想说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男女性爱不仅发于自然天性而且是人间生活的幸福之源。尤其是夫妇之间,当人们把这种关系看作是邪恶的时候,就会生出很多是是非非。

很显然,《十日谈》用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反对宗教的教义,用人欲的天然合理反教会的禁欲主义,无疑有很强的批判力和说服力,特别可贵的是,《十日谈》阐述了舒展的人性和人的幸福快乐之前的关系,让人们看到了幸福在人间,幸福在自身而不是在天国,也不在上帝,这是有深远渊源和深刻的人文意义的。

但是,《十日谈》又过于强调人的自然欲望的天然合理性,他在用自然人性反禁欲主义,强调人欲天然合理的同时又有矫枉过正,流于享乐主义的倾向,这个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

《十日谈》把两性之爱的实现当做人生之最大幸福和快乐,不免流于狭隘。此外,《十日谈》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同时又无限地夸大了个人的权利,将一些不正当的欺骗行为作为智慧予以肯定,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者给予了过多的肯定,这些都不免使小说流于粗鄙,低俗,也暴露出作者在人性理解上的狭隘与片面。

Question: 你是怎么理解《十日谈》里面的反教会反禁欲主义对内容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国文学:薄伽丘的《十日谈》笔记打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jo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