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上周悄咪咪的从河北老家给我们寄来了粉条,说是悄咪咪,是因为他们寄之前根本不打招呼。只是邮政很慢,老两口掰着手指头算寄了有些日子了,也没见我们回话,所以忍不住打电话问有没有收着。
这次和粉条一同寄过来的,还有白薯粉(可以做凉粉)、丝瓜瓤(刷锅用的)、自家晒干的老豆腐(可以做白菜炖豆腐)、山里采的蒲公英(泡水喝,特别降火消炎)。
他们还给我们寄过擀面杖,说是什么木做的擀面杖,中间宽,两头窄,特别好使。但李胖擀面皮的水平太差,至今也没体验出这擀面杖的神奇之处[捂脸]。
公公婆婆悄咪咪的给我们寄过生核桃,寄过生板栗,到货后发现一半都捂发霉了。寄苹果货损最严重,用的是邮政,也没怎么包装,一股脑装纸箱,从河北颠簸到海南,一半以上都磕坏,只能扔,剩下一小部分,勉强吃。
每次我们收到货后,万般无奈的劝他们不要再寄了,他们总是强调老家的价格比海南便宜很多。
其实运费加上货损,比我们自己买贵多了。但他们不听,我行我素,先寄后奏[惊讶]。
唯一不产生货损的,就是粉条。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到北方上学之前,从未见过吃过粉条,自然完全不知晓它的做法。公公婆婆每次寄都是二十几斤,有宽粉有细粉。我拿回家,爸妈不会做,搁了几个月,我又拿回来。
李胖虽在农村长大,但自小有哥哥姐姐照顾,加上他本性懒惰,小时候十指不沾阳春水,根本不做家务,所以对粉条怎么吃,一无所知。
公公婆婆特别强调,这些粉条都是村里人做的,特别正宗,在外边不一定买得着。
那时候,我面对经常不期而至,摞得跟小山一样高的粉条,很惆怅[快哭了]。
后来我们多方请教,相继开发出猪肉炖粉条、凉拌粉条、打火锅放粉条、韭菜盒子里加粉条,加上周围一些朋友因为我向他们请教粉条怎么吃,得知了我们家屯有地道的农村粉条。于是从我之前的主动送,变成了他们现在主动要。粉条开始变得紧俏。
这次粉条到了后,我兑现承诺送了几份出去,发现家里所剩无几了。
我对李胖说,让爸妈再寄过来一点吧。
李胖说,要问你自己问,寄了那么多过来,都被你送人霍霍光了。
我问就我问。
我跟婆婆说我还要一些粉条,不够分朋友,除了宽的还要一些细的,还要上次寄的那种一片一片的豆皮。
老两口很激动很兴奋,反复跟我确认,就怕搞错了。
我顺便向公公婆婆请教白薯粉怎么做凉粉。
他们每次都寄一大袋白薯粉,但我只当淀粉用,偶尔嫩肉,以至于家里已经屯了几大罐。但据说可以做凉粉,夏天吃特别爽口。
婆婆跟我说,一比五的比例兑水,小火慢熬,熬到透明就可以起锅了,边煮边不停搅拌,否则粘锅。
李胖说我不改强盗本性,到哪都掳一堆东西。
但我觉得公公婆婆反而会很高兴我这样直白的要东西[愉快]。
就像当年生瑶瑶时,老爸老妈要把提前就养好的十几只鸡,送过来给我做月子吃。李胖很崩溃,再三拒绝,因为觉得太脏太吵,而且怕邻居投诉。李胖说想吃就到市场买已经杀好的,大不了买贵的,这样营养也差不多,不差那几个钱。
李胖推脱了好几次,爸妈很尴尬。
我得知后跟李胖语重心长的谈了谈,这不是钱的问题[悠闲]。
外孙女出生了,爸妈特别想表达心意,但又没什么可以给我们,这些他们提前养的鸡,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自认为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你坚决不要,虽然也没其它恶意,想法很简单,只是觉得太脏太吵太麻烦,但这会让爸妈很失落,很没面子,觉得你根本看不上他们的东西。
李胖顿时开窍,从此回岳父岳母家大包小包的搬东西,理直气壮,特别不客气。[捂脸]
对父母来说,即便我们已经成家立业、大富大贵,他们永远都希望,我们总有那么一些事,指望着他们,依赖着他们,对虽不高档,却是精心准备的土货的不嫌不弃,是对他们莫大的理解和安慰。
不管我们如何长大,在父母心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