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期最要好的一位同学今天发了信息给我,上一次我们两个见面应该是4年前了,我收到信息那一刻,大概已经知道会是若干种情况之一,他要来北京玩找我聚聚,或者手头紧需要借点钱周转,现在是疫情时期所以前者大概率是不对的了。
叙旧了几句后他果然还是开口问我借点钱,没敢借多,只需要两万元来周转一下,我自然没有理由不借,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让我不太放心的,是这背后的一点点酸楚吧,放在以前,我可能会因为自己能帮到他们、比他们经济上好一些而感到些许骄傲,但这几年渐渐地,发现已经从这样的情况下获得不了什么自豪的感受了,是啊,昔日自己认识的人、谈得来的朋友,目前都不在北京,见不着面自然也不会常联系(即使是同城我也怀疑自己会主动联络)。包括我在内,大家都已经35上下的年纪了,却都是旗鼓相当的小市民,偶尔经济上发些困难才会联络,倘若日子正常些,大家也都只能自顾自,时间久了,甚至对方容貌都已经记忆模糊,想到如此,不禁觉得我这半辈子在人际关系上的失败,我不确定“人际关系决定幸福感”的那项研究成果是否正确,但至少此刻我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都是非常低水准的,即使他们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包括亲情,前年在厦门的一位远房亲戚打算在厦门买房,需要一些资金周转,当时我确实拿不出,心里感到一阵失落,似乎和她(若干年前只见过一面的表妹)唯一的那条关系线被中断了,此后应该是怎么也找不到再要联络的理由了吧。
维护人际关系谈何容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环境变化太快,或者早年家庭教育的影响,无论怎样,自己在这方面的感知可谓绝望透顶,即使有了后代,该如何引导他们去搭建关系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