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共享《得到》每周新书盘点,关于:为什么做事不应该走捷径?之育儿篇
《父母的语言》
我要给你推荐的第二本书,是苗炜老师解读的《父母的语言》。这本书讲的这件事儿,几乎所有人都想找个捷径。什么事儿呢?教育孩子。
不是有那么个段子吗?有个家长问别人,说我们家孩子今年 4 岁,已经掌握了 1500 个英文单词,你觉得够吗?对方回答,在美国够了,在北京市海淀区,不够。
所以家长们确实很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于是就想找各种各样的捷径,怎么能让孩子学得快一点呢?
很多家长就觉得,我自己教,肯定就慢啊,现在有各种网课、教学片、APP,这些多快啊。可是这本《父母的语言》就告诉你,不能全靠数字设备。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共情关注”,就是你和孩子要处在同一个语境中,他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比如母亲给孩子洗澡时,可以和他谈谈沐浴液的气味;一起玩积木的时候,说说积木的形状。孩子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久,五分钟就转移,你也要跟着他转移注意力,始终跟孩子在同一个语境下。
可是数字设备是共情关注的天敌,把孩子放到电视机前,让他看动画片,会破坏语境。互动的消失会限制大脑学习和储存知识的能力,大脑不是被动地在学习语音,而是在回应和互动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语言和词汇是要把人联系起来,把孩子放到电视机前,实际上是隔绝了他的语言环境。
有互动和没有互动能产生多大的差别呢?在这本《父母的语言》中,有两组数字特别显眼,在美国高收入家庭,每小时对孩子的回应是 250 次;低收入家庭,每小时对孩子做出的回应不到 50 次。到了 3 岁,这两个家庭的孩子,听过的单词,就会相差3000万个。
你看,本来想着让小朋友学语言走一点捷径,可是如果少了共情关注,少了互动,那只会欲速而不达。当然,你家要是有宝宝你也不用焦虑,想找到更好的方法,推荐你听这本《父母的语言》。
留言领优惠卷!
你值得拥有,留言领优惠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