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少儿体育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许多中国家长被啪啪啪打脸,哈佛教授表示运动让孩子更聪明!

许多中国家长被啪啪啪打脸,哈佛教授表示运动让孩子更聪明!

作者: 亲邻生活圈 | 来源:发表于2016-11-30 09:19 被阅读12次

    大部分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去运动就是去玩,出去玩就会影响学习,因此许多家长对运动都是抱着一种不予支持的态度。然而,很多家长就要被打脸了,哈佛教授亲自为运动平反!

    在上课没有“起立”形式的美国课堂上,哈佛大学副教授约翰·瑞迪的要求让公开课上的学生面面相觑,他重复了一边指令,椅子声渐渐响起。“现在,伸长你们的双臂然后收回来,大喊一声嘣。”跟着做的学生耷拉着双手,发出窃笑。“然后,迅速蹲下再站起来,重复之前的动作。”上了年纪的约翰·瑞迪在讲台上动作标准而敏捷。台下的学生也开始模仿。“嘣嘣嘣”,重复近20次,他停下来对学生说:“现在,你的大脑才做好接受新事物的准备。”

    作为大脑与运动关系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约翰·瑞迪在了解中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后,发现中国家长对孩子锻炼的态度存在极大误区,“运动怎么会让孩子学习不好呢?相反,运动完全能让人变得更聪明,智商和情商都能因此受益。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因运动而发生良性变化。”从事运动与心理健康研究20余年,约翰·瑞迪称这个结论“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常识”,在他看来,“大脑就像肌肉一样,动起来才能得到锻炼”。

    可即便是常识,现实中的很多证据仍表明这个常识没有深入人心。韩国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体育文化发达的美国,网球场、游泳馆同样空空荡荡。而据《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中国学生最喜欢做的是:上网聊天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家长本来有引导孩子形成运动习惯的责任,看来这些家长应当去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中国家长很重视孩子的体质状况,但大部分是在孩子6岁以前,6岁后,孩子成长顺顺当当,家长就容易忽视他们的成长发育,转而开始关注成绩。在很多中国家长眼中,孩子的成绩第一,健康次之,心理健康就更不受重视了。即便专家成天呼吁,在高考指挥棒高悬的现状下,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运动场地的缺乏、社会运动意识的薄弱常常让“政策的重视沦为口号”。现在的孩子没时间玩、没伙伴玩、没地方玩、不会玩。

    然而,约翰·瑞迪却认为这不是借口,面对升学考试压力的不只是中国孩子。中国青少年一到初高中阶段,放弃运动的人就有所增加,未能从小养成孩子的运动习惯和意识,是让学生及家长轻易将操场放到课桌对立面的重要原因。约翰·瑞迪表示,“只有父母把孩子的运动计划提上议程,这才是一切的开始。尤其是3~10岁年龄段,是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重要养成期,坚持下来,才容易养成运动习惯”。

    约翰·瑞迪分享瑞典一个案例:对120万名15岁的男孩进行基本测试,将保持运动习惯和不运动的孩子分组,等他们到18岁时再次测试,结果发现坚持运动的一组变化最大的并非体质,而是智力方面,“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容易形成较好的社会能力。运动不仅是为了健身,更为了强健大脑和塑造乐观心态”。

    连哈佛教授都为运动平反了,那些曾经以为运动就是玩物丧志的家长们,是时候改变一下你们的观念啦!

    ✬本文源于网络,由亲邻整编,

    如果你喜欢,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多中国家长被啪啪啪打脸,哈佛教授表示运动让孩子更聪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nz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