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维护一个孩子的尊严,比“教育”全班同学更重要。
有礼貌的同学因被表扬而受到鼓励,缺少礼貌的同学则被有礼貌的同学感染,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相比男性,女性过早地关注自我,而且往往把自己的命运都交给了男性。而所有杰出的女性都能超越自我,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比如居里夫人……
教育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不露声色的教育一步一步达到期待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不朽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我们的最后一条建议便是“保密”,即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假如一个人处处感到和知道别人是在教育他,他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就会迟钝起来……”
真正的教育效果,总是发生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而教育过程则一定要不露痕迹。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识之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和不健全的。””雅思贝尔斯这段关于教育的话很抽象,但它让我们明确了我们的教育究竟要把孩子引向何方。
真正有效的教育具有不可复制性。不但不可复制别人,也不可复制自己。
每一个顽童都是唯一的,教育理念可以相通,但具体的技巧方法永远是一次性的。
“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
王晓波老师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这四个“不停”中,最核心的是“不停地思考”:以思考统帅并贯穿实践、阅读和写作;最关键的是“不停地实践”:以实践带动和促进思考、阅读和写作。追求“有思考的实践”和“有实践的思考”,是王晓波老师成功的原因。
王老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第二是“创造性”,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个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
科研;而把难题当课题,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这里的“思考”首先指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自己教育实践的得失:“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一直以来,我过于关注学生的
共性,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生命的成长。我不断武装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情感教育。”
阅读其实是教师专业成长最主要的途径,所有名师都有一个特点,即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需的生活内容。
没有教师饱满的灵魂,就不会有学生充实的精神世界。
其实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
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伴随终生。每一次成功,都是起点;每一个教训,都是财富;每一次创造,都是庆典;每一次超越,都是惊喜……这样的成长,多有意思!这的确是教育对自己的人生最好的奖励。
感悟:
读完这三篇文章,最有感触的是第一篇,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智慧,不露痕迹地自然而然的教育,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有效的教育了学生。
初中生早恋是很常见的,很多老师都在直截了当的处理,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教,我也不例外。这样的教育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会太明显,也不会太持久。说教触及不到孩子的内心,他们是不会下定决心把自己的感情收回到学习上的。
所以今后要向李老师学习,要向王晓波老师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