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菈妈原创
(本文参与优享话题夺宝,话题“阅读思考”)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看了很多书,获得的知识却不多”,点赞最多的回答只有区区十二个字“不总结、不反思、不对比、不质疑”。
这十二个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完一本书用不了多久就会忘,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看了跟没看差不多。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个知识点好像似曾相识,在哪里看过呢,就是想不起来;又或者一本书翻了几页,觉得好像跟别的书差不多,就不愿再继续看下去了。这都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方法出了错。
有人可能会说,我就是想放松一下而已,看个杂志和小说,这本身就是娱乐,我从来没想过要从中获得什么知识点。
这无可厚非。普通人也许只是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看完的动力是为了知道最后的大结局是什么。但对于写作者爱好者来说,他们不但会学习优秀小说的框架结构,还会仔细品味优秀文章的遣词造句,追求自己更高层次的质变。
最后,普通人还在不停地追畅销书,而写作爱好者则可能已经成为了畅销书的作者。对待阅读的不同方式,成就了不同的结果。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会需要阅读大量的工具和认知类书籍,如果看了跟没看一样,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个时间去学习呢?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自己阅读上的缺点,并且改正它,这样阅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那么,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算是枉读了一本书呢?
首先,要培养自己总结和对比的能力。比如:教别人快速阅读类的书籍有非常多,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一本?它的特点是什么,与其他书籍对比有什么特色?如果你看完一本书能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那么,这本书就算没白看。起码,你已经记住了中心思想和大概内容。
其次,要多进行自我反思。认知类的书籍就是要带给我们全新的知识,有的可能是我们以前并不知道的,;有的则可能是我们一直对之有误解的。不管如何,我们只有多思考,才能够把一本书吃透嚼碎。经过了大脑加工的内容,才能记得牢靠。
再次,不妨试试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来加深记忆。每读完一本书,可以做读书笔记、写书评、写共读稿和说书稿,相同题材的书籍还可以列书单。倒不是说每看完一本书就要写这么多,只要完成一样,那么这本书给你的印象就完全不一样了。
被动的接收是最容易忘的,而经过加工,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之后,这本书在你的大脑里就刻下了深深地烙印。那是你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谁也无法取代。
总之,我们需要的不是流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深挖它们背后的规律和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多动脑,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