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参与了一个社会大剧院的练习,深刻地感受到,身体是最诚实的,当最终形成的雕塑,是你们最舒服的状态时,身处其中的人和事,也是最和谐的,是最容易产生心流的时刻。
这一次的晨读课标活动,我也经历了从紧张,到慢慢适应,到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
为了留存一些资料,为了让我们的共读更有价值感,前期我采用电脑跟手机结合的方式参与共读。截屏留存资料。
我们在活动最后有一个开屏合影跟聊天区留言的环节。大家开个屏,确认一下眼神,感觉是挺好的,截下图,也留存一下大家参与的记录,觉得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个环节跟留言合在一起,就有些不专注。
后来开屏合影的环节我取消了,直接在大家分享的过程中进行参与人员的截屏。
共读前我们有一个呼吸训练,接龙读的时候有部分伙伴身边可能没有书,这时候需要我们共享一下屏幕,让大家能看到共读的内容。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工作需要我来做。网络可以手机跟电脑合作的话,做起来是挺轻松的,就是随手的事。
但硬件跟不上,网络跟不上,网络信号不是很好,后来这些工作都由胡老师承担了。有一些负责任的优秀的伙伴,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少了这些工作,我可以直接用手机参与,灵活了很多。可以边走边参与,所以晨练跟晨读也不冲突了。
当一项新增的活动跟你原有的活动能够融入的话,少了一些愧疚感,这时候身体感觉是比较舒服的。
这几年我不断地反观自己,感觉自己是有些特殊的。不管是与人的交往还是做事,都呈现三种状态,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棒,过程比较艰难,能够沉淀下来,坚持下去,就会特别好。
转眼晨读已经一个多月,也接近了尾声。但感觉新课标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我在想,能用什么方式继续咀嚼新课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