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作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葛亮与诸葛亮没有一毛线关系的,但与陈独秀、邓稼先是有家庭关系的,可以说是文n代。而事实上,脱开名人的家庭关系,葛亮是当代文坛响亮当当的作家。他虽然祖籍是南京,但长期在岭南生活工作,如今他是大湾区作家了,并也是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了。
他是作为小说家而成为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他就算不与名人攀亲,阅读过他的作品都是可见他作为一个学院派的教授写小说,居然能写得如此出色是相当难得的。如2022年8月25日,作品《飞发》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就是他实力的保证。在笔者看来,葛亮先生的小说创造出了古典而不高冷,现代而又清新脱俗,并能以细腻刻画各个行业人的形象和命运,可见他在21世纪小说界是有自己的独特风的。更重都要的是他一小见大,通过南京、香港、广州作为背景书写大时代人物的市井风情,展现当代的风华正茂之盛况。
除了写小说了得,他的散文也是很有风味的,是神似朱自清的清隽、朴实凝练,感情真挚之感。更可贵的是在学院派的背景下,文笔舒畅而易懂,文章通体舒泰而不失文雅,这就是他的一大特色。这就在的他的散文集《小山河》有所体现了。该集子一共分了四章,分别是人世、人间、行间、光景。其中在人世部分,就书写了作者近十年一段生命的行旅的散文随笔。如在《拾岁》中,作者就写到了自己在港大求学时期印象深刻的事迹,如他写到校园内有他自己喜欢的朴树,还有被砍掉的大叶榕。也说到了校园礼堂附近草丛有蛇出没,那是传说是香港名人的魂魄,这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也说明了港大格调高雅,但也有接地气的烟火味在的。
之后也说到了作者在求职过程中悟到的香港求职生存心得:这是香港的职场,用人唯用。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你去历练和磨合。此外在作者的驿途中,就写到他在温哥华的那段美好回忆,如遇到了摄影记者J哥,他是充满童真的记者。还有J哥的太太辉姐,写到了商科出生的辉姐做事态度是非常追求完美的。是完美主义者,如会大老远跑去购买新鲜食材,让大家品尝到新鲜的食物,另外辉姐也很会谈到小说的见解,让作者是认识了很多见解的。这些岁月静好的经历,说明了作者是感恩之人,J哥在他的生命力占有很地位的,毕竟多得他们的关照,让作者度过了美好驿途之旅。除了,作者还写到自己的故乡南京,其中写到了长江,一句“不辞常总江北人”写出了思乡爱乡之切。此外也写到了自己在港漂中,搬家事宜,搬到了“前见海,后见山”的好地方,这隐喻出了香港的江湖地位,以及创作《朱雀》的经历,让作者更为惊喜的是可以看到驻港部队的空军演习,这里有着乡愁的寄托。
而在《气味》一文中,是作者对写城市的一些大家的点评,如北岛的《城门开》,舒国治的《水城台北》,就说出他们有共同点是在于声音和气味,城市对感官的刺激,永远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而相比下,作者是如何写香港的呢?窃以为,作者以细腻的视觉说出了香港是富有人情味的城市,如在地铁口老走贩卖钵仔糕。寥寥几句“他便带上塑料手套……豆香气。”就说明市井人间烟火味和人情味。而在《声音》中,最大特出的是作者回忆起了家乡朝天宫附近的马师傅,他是以为泥人。这里写出了老匠人的专业和兢兢业业的精神,也侧面写出这些匠人与城市同声共气的品质。
来到第二章就是写到了人间的事情,如在《江南》一文,就写到了江南高产文人的证据,如吴承恩,除了西游记,还有《禹鼎志》,但失传;也写到“明代第一散文家”归有光;还有温润家常为特色的沈复;“鸳鸯派”代表周瘦鹃,还有刘半农、朱自清、钱钟书等,都特出了这些名人为每个时期的文坛做出的贡献,自然也侧面说明了作为江南人的他是很有家乡自豪感的。
在《舌尖》就谈到了周作人的谈吃,是一种“微妙而美好地活着”,也写到了陆文夫的《美食家》则是表现了一种“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追求。而在一部《双食记》中,将食色的险象环生。相生相克写得淋漓尽致,活色生香。想必这也影响和触发了他后来写成的《燕食记》,该故事是沿着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线索,揭开广式茶楼里“大按师傅”荣贻生的传奇身世,见证粤港两地的时代风云。最新喜讯是该书还荣获了《当代》长篇论坛2022年度长篇五佳。相信茅盾文学奖也快了。
而在《霓裳》一文则是以张爱玲的《更衣记》作为切入口,而延伸出了作者对时尚衣服的见解和研究。其中作者列举了许地山的《中国服饰史》是作为中国服饰发展的有力文献。之后,作者谈到了中国服饰发展到上个世纪,与政治体系向民主只有的转型相互相成的。女性经济独立,现代活动空间的扩大都有关联。之后作者还列举了2012年纽约时装周,就摘下了中国服饰的作品,足以见证中国服饰也是一种潮流的趋势,因此此文也是一片关于中国服饰缩影小史。而在《书衣》一文,则是写出了书籍装帧艺术的研究和心得。这里主要就说到了作者历年出版的作品在关于书的封面山的审美选择经历,如《朱雀》几经波折才最终选定了好的版面,另外就写到了庄谨铭为作者的《谜鸦》设计的书衣,是因为一双翅膀,抽象而幽邃的现代感,为这本书增色许多。这里写出了作者作品书衣的追求美,以及对书衣匠人的敬意和谢意。
第三章就是写到了行间,人文掌故,昔日风雅的故事。其中在《故事》中,就说到写小说要拿捏好虚构与现实的尺度,如作者列举了自己的《朱雀》作品中,说出了南京菜“美人肝”是汪精卫的喜欢菜,因此就有了权利与饮食的交媾,可谓十分微妙,也体现故事里真实事件的益处。而谈到小说的写作,作者侧重谈到了短篇小说诺奖门罗的伟大之处,在于锋利,也在于写女性与劳苦者写出了真实概况,语言是质朴和谈和的,显得更为香远益清。这自然也是影响了作者的写小说和行文风格。此外就国内就列举了《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也是有趣的掌故感。
最后第四章就是写到了光景。这里写到了作者对电影的见解,如说电影是入世的艺术。而在《经年》中,列举了《戏梦人生》演员体现的一种稳健的喜怒哀乐。而《沧海》,就列举了《老无所依》是让人看到是令人动容和休戚与共的。在《世界》中,就谈到了贾樟柯的出色,如《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就让我们看到了熟识而质朴的民间声音。
《小山河》虽然是小山河,没有大山河的宏伟,但葛亮先生以小见大,从细微入手,以自己以及平凡的人的视觉去书写关于人世、人间、行间和光景的故事,这是作者十年文化随笔集,呈现其笔下日常与情感的缘起,家族渊源和个人成长经历小史。这里有作者的南京情、香港情以及其他地方的情感,字里行间也看出了作者对饮食、时尚、书衣等文化范畴的喜爱和专业,也看出了作者那温和清隽、朴实凝练,感情真挚的文字骨子里是有着典庄的雅士散文之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