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学的英语同行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贵州理工学院的冯老师,为我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深感荣幸。我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的教育经历。在接下来的时间,希望老师们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些许的思考与启发,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和大家的分享围绕四个关键词进行:规律、方向、坚持和享受。
首先来说说规律吧。我们先来看看一种大家熟知的植物-毛竹。中国是毛竹的故乡,长江以南,生长着世界上85%的毛竹。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积达6万余亩。毛竹的生长过程可谓自然界一大奇观。该竹在种植期前5年丝毫不长,到了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竟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窜15天左右,最后大约可以长到90英尺高,并成为中国最高的竹子。而且更为奇特的是在它生长的那段日子里,处在它周围方圆10多米内的其它植物便停止了生长,等到它的生长期结束后,这些植物才又获得了生长的权力。在好事者“寻根问缘”的过程中这一奇观的谜底被揭开。原来它前5年不是没有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发觉的方式在生长------向地下生根。经过5年的地下工作,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雏竹的根系竟然向周围发展了十多米,向地下深扎了近5米,真可谓“博大精深”。这样的生长方式不仅为它5年后长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悄悄地“侵占”了周围其它植物的根系发展空间,使它们无法获得生长所必需的水份及养料,所以在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能够几乎以资源垄断的方式独自急长。
为何想到和大家进行这样的一个分享呢?看到毛竹的生成,我想到了我们人,想到了我们教师,它的生成和我们人尤其是和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何其相似?看到在座的年轻的你们,我甚是羡慕与嫉妒呀,你们这么年轻,有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你们这么朝气蓬勃,有足够的智慧让自己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我想三年五年后,我定能看到一个个优秀的卓越的你们。
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直线性发展的一般规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成果成长比,曲线呈上升趋势;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稳的发展趋势;八年之后,教师群体逐渐出现分化。5%的教师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逐步发展成“专家型”教师;95%左右的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和速度因人而异,但一直是表现平平的“教书匠”。(跳出教育的藩篱,是不是会更上一层楼了呢?)
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1—6年以熟悉教材为主,7—12年以掌握教学方法为主,13—18年基本掌握教育教学规律,18年以上成为教育教学专家(高级或特级)其实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入职的前几年,或者说1-6年,我们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师生关系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处理不当之处。随着教育阅历的增加,到7年后,我们的知识储备相应增加,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进行自我建构,教学逐渐变得轻车熟路。以至于后来,我们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刍”,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指导和改善教育教学实践。(历史老师一生来备一节课)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