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131049/afc8f42ea5702c63.jpg)
写到这里,实在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三定所在的村庄了。
这个浙西南的小山村,名叫上将村,村居分开散落在两座山的山腰,村民们习惯性以“东村”和“西村”区分。东西村之间,隔着一上一下两条100多级的石阶小路、两条山涧溪流,和八九十来条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梯田田埂。
两条石阶路,是村民用小溪里大小不一的石头铺设出来的,带着粗粝和原始的朴素。
两村相通的路上,形状大小不一的梯田簇拥着,远处竹林、苍松与略近些的山花各自安好,山脚下一条大河在马路的另一侧安静流淌,那是瓯江的一条支流。而瓯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江,浙西南众多县市的母亲河。
那两条日夜涓涓不息的山涧溪流,归途就是山脚下的河流,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是随着瓯江归于东海。只是,它最好的样子,一定便是在山涧里头了。流得远了,纵然得了海的壮阔,却也失了在石间跳跃的清澈与欢愉。
如果你有幸能在夏日夜晚,走过这样一条蛙声、月光与萤火虫相伴的村路,也许你就能知道,浙西南的山坳里,也有一个沈从文的边城。
上将村的房子依山而建,清一色泥房青瓦,内里木质结构。那时候,农村建造房子大都就地取材,人们用泥土、稻草、木材和青瓦,建成一幢两层楼的土墙房。其中土墙是建筑主体,往往房屋的四墙耸立建成后,才开始“上梁”,木材依附土墙起承重支撑作用。
木工师傅实在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和魔术师,他们用榫卯结构巧妙组合,一斧一凿打造出了生活的千姿百态。
可以说,山村里的每一幢房子,都是当地木工师傅的艺术品。他们一手包揽了建造土墙以外的所有活计。包括设计房屋、选梁、上梁、搭建屋顶的檩条和椽子、铺设一二层之间的隔层楼板、打造门窗甚至家具。这里面,饱含着勤劳与汗水、文化与智慧。
上将村的房子,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两户连成一体,形成四开或六开间,中间是一个两家合用的大堂,大堂直通屋顶不隔层。一般来说,大堂里侧会用木板隔出一间小小的后堂,内里放置着两家的祖宗牌位、佛龛之类,有些人家也将扇车、犁等较大型的农具置于其间。大堂惯常是两家用以祭祀、磨豆腐、扇五谷、聚会闲聊之所。
而且,家家户户的堂前屋檐下,几乎都毫无例外地三三两两筑着燕子窝。每年春天,燕子都会如约飞来,修巢育儿,唧唧咋咋,是山村里里最长情的住客。
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燕子象征着吉祥,村民对燕子都极友好。即使最顽皮的孩子,也不被允许去惊扰堂前燕。
也许山村里的人们,所图最多的,不过就是平安与热闹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