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书的末页回看整本《务虚笔记》时,发现史铁生以“笔记”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的题目真是既精确又巧妙。和其他故事完整,人物清晰的小说相比,这本小说更像是一个作者在记录自己写作时的心路历程,所以纵使书中的时间穿越数十年,但都逃不出第一章里的那个“写作之夜”,纵使书中的空间跨越数万里,但总感觉还是坐在那座园里,那盏灯下,纵使书中的故事铺展到了人性中最幽暗的角落,但在书的结尾处仿佛还能听见那个灯下的作者写字的沙沙声,他还在写着一个永远写不完的故事,写着他内心说不完的独白。
一切的故事都开始于印象。当卡尔维诺在地中海畔绵延不绝的森林中仰望天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生活在树上的人的印象,这个印象随着那些相互牵绊的枝枝叶叶向着远方蔓延,拓展出一个独特的故事。而在《务虚笔记》中,史铁生不仅仅把印象作为故事的源头,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悖论: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事情,会认识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这一切都会变成我们的印象,这些印象越堆叠塑造成就了我们独特的个性,而由这独特的个性又衍生出不同的故事,故事最终又会变成印象留在心里,这是《务虚笔记》中周而复始的循环。因此史铁生说:人并不是诞生在某一个具体的日期,而是诞生在印象开始的地方。
在印象开始的地方,我从那个历史的节点处进入了存在,所以《务虚笔记》中首先要写的是“我”,这个“我”可以是真实的我,也可以是虚构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诗人,医生,画家,可以是我们任何人。史铁生没有为小说中的人物取名,而是用C,X,Z,O,WR这样的字母指代了他们,在小说这个印象的国度里,那些被认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就能被同一个符号指代。在这部小说里,诗人L,医生F,画家Z等人的命运相互交织成一张网,从这张网上的某个点向周围看去,会有一种一切早已注定的苍凉。史铁生在写作的时候刻意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更让人觉得这些苍凉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史铁生用通过描写不同的人物来探索人的一生的种种可能性,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些人物其实都是“我”的一个剖面,是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并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的那个“我”,他在书中提出了那个我们每一个人在某些时刻都会问自己的问题:如果过去的某一个岔路口上我选择了另一边,我现在会怎么样?而他找到了一个惊人的答案:那样的话你就不存在了,离开了你的命途,你就不再是你,你可能是其他的X,Y,Z,唯独不会是现在的你。而这就将这些不同的人物从一个统一的“我”身上剥离开来,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可复制的人生。
所谓的独立的个体,是建立在差别的基础上的,这种差别或大或小,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甚至是命运的,正如书中说的那样:“看似微小的这一点点儿不同,便是命运之神发挥它巨大想象力的起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差别在人类的价值判断作用下催生了所有推动故事发展的第一动力——欲望。史铁生并不满足于人物的刻画,他在寻找所有这一切差别或者说不平等的前因后果。我们是以一种怎样的视角进入存在的?答案是:欲望的视角。差别推动了欲望,欲望却让我们想要去追寻平等,如果说《务虚笔记》讲了一种命运的循环的话,欲望就是推动这一循环的动力。小说一开始写了一个“死亡序幕”——女教师O的自杀,并在结尾处从不同的视角为这序幕做出解答,但以读者的眼光看来,O的死是因为生命中那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人只要活着就不可能平等,活着本身就违背了我们追求平等的欲望,既然生矛盾无法调和,就只能交给死亡。史铁生在书中写人工智能与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工智能没有欲望,它们只能活在人类给他们编织的梦境里。在很多地方“欲望”这个词都被赋予了或多或少贬义色彩,但在史铁生这里,欲望不仅能名正言顺地存在而且在我们的生命中其实是那么的不可或缺,这是作家手里拿根刺向伪善的笔的万钧之力。欲望弥漫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欲望的视点,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强调对于欲望的克制,这是一种不自知的虚伪。
在《务虚笔记》中这种虚伪有许许多多的名字,其中最直击人心的一个叫“叛徒”。“叛徒”作为“英雄们”一条既能躲避痛苦又能推卸责任的活路被创造出来,目的仅仅只是作为对“殃及”的报复和威胁,它从各个方面抹杀了人类求生欲,在世世代代的人间作为一种残酷的刑罚杀死了人的价值。这一激进的论断是作者的对所谓道德和世俗的拷问。这种拷问或许与史铁生的坎坷的命运和他身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时代的车轮一方面瓦解了一代人的理想,当时光逝去后,不可思议的嬗变又让这些理想活跃起来,只是与他们再无关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而对于史铁生本人,那一代人中的一个,他的命运又尤其艰难,正像他在书里写残疾人C时,写道当他还能奔跑的时候在命运既定的线条上已经有一个轮椅在那里等着他,这种特殊的上帝视角式的写法给予读者一种噩梦般的印象。《务虚笔记》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宏大的主题——时代与社会,但在文学当中,讨论宏大主题的时候又不得不回到个体本身,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小说中诉说的是作者的印象,是史铁生的世界。
《务虚笔记》本身也是一个奇妙的环从抽象的“我”开始,探索命运的各种可能,在可种可能中发现差别,差别造成了欲望,欲望拷问着社会和时代,社会和时代是那个具体的“我”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