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大儿子郎朗参加跆拳道黄带考试。
考完宣布成绩,有3个孩子没考过。其中一个8岁男孩和儿子是同学,平时训练认真、动作到位,显然是失手了。
我们几个认识的家长都挺替男孩惋惜,正打算安慰孩子一下。
不料,男孩很冷静地走到考官跟前,说:“考官,我知道自己刚才没打好。但我平时训练挺好的,不信您可以问问那边几个家长。您看,能不能给我一次现场补考的机会?”
当时考官和家长都愣住了,大概都没见过一个小孩敢这样为自己争取。
考官犹豫了一下,答应再给孩子一次机会。
果然,第二次孩子顶住了压力,考过了。
我不禁感叹孩子有要赢的决心,敢大胆争取机会。
这时,一位家长问道:“假如当时考官没同意,你会怎么做呢?”
男孩落落大方地回答:“那也没关系。我知道是自己没发挥好,下次再考。”
孩子小小年纪对待输赢的态度如此之正,既赢得了,又输得起,在场的家长不仅连声夸赞。
就像刘德华所说:
赢,我鼓掌,输,我鼓掌。赢,是有勇气去战胜自己;输,是有勇气去接受自己。
既有能力赢,又有勇气接纳输,是一个人宝贵的品质,也是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重要一课。
鼓励孩子参与竞争,敢去赢
前两天,新闻报道说,一个男孩因为考试未达到预期的95分以上,妈妈将他扔在了高速路口。民警电话联系劝解,妈妈却很“刚”地坚称:“就算坐牢也不要他了。”
身为人母,我相信这位母亲,不是真的不要孩子了,而是想通过惩罚和威胁的方式,逼孩子下次考取更好的成绩。
我们大多也是这么被父母教育过来的,只是做法没这位妈妈那么极端:成绩好的时候,各种表扬和奖励;成绩一旦退步,劈头劈脑的批评威胁和全盘否定。
想孩子赢的出发点很好,可是这么做问题不小:
孩子会误以为父母只在意成绩和是否能赢,而不是我本身。
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孩子失去信心,变成不敢面对竞争的回避型人格。
让孩子敢去竞争、敢去赢,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鼓励他,肯定他。
这段时间,“洪荒少女”傅园慧和爸爸因为《我家那闺女》火了。
节目中,爸爸对女儿近乎浮夸的鼓励和肯定让人大开眼见:“我们家傅园慧真的是天才。”爸爸跟她的微博互动,也是各种花式夸娃。
傅园慧说,爸妈最让自己感动的,是从未改变的鼓励和肯定。
一句不变的“天才”,支撑她在残酷的竞技体育中,从省队、进入国家队、一路披荆斩棘去了奥运会,即便在最低谷,也不曾放弃。
《实话实说人生》里有一句话:赞美和鼓励是阳光雨露,批评和挑剔是恶风暴雨,赞美和鼓励使人完美,批评和挑剔使人残缺。
深表认同。
让孩子敢竞争、敢去赢,是和孩子一同完善不足。
朋友孩子的英语一直不错,老师推荐他代表班级参加口语选拔。
没想到,面对观众,平时跟外教沟通无障碍的孩子却怯!场!了!先是不肯上台,接着把故事忘个干净,场面十分尴尬。
赛后,朋友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一边肯定孩子迈出了第一步上了舞台,一边买了个麦克风带孩子到小区花园里练习。熟悉的、陌生的人来来往往,朋友并不害羞,和孩子一人一个故事,轮流表演。很快,孩子克服了不敢在陌生人前讲话的缺点。
第二年的比赛中,孩子表现出色,一举获得全国铜奖。
卡耐基说:“想要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用你的欲望提升自己的热忱,用你的毅力磨平高山,同时还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孩子的成长路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一个接一个竞争和挑战。只有孩子具备了足够的自信和不断完善自己能力,才有参与竞争的动力和毅力,才可能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告诉孩子生活有输有赢,要能赢,也要输得起
最近一期《少年说》,高二男生吴谦益说自己很困惑:家长都希望孩子排名越高越好,但他妈妈却不是。
他说,高一时考试得了年级第一,家人不但不开心,反而担心他被嫉妒,被冷嘲热讽。这次期中考试得了第三名,妈妈却说,名次很好,要把第一名多让给别人。
他问妈妈:“为什么其他爸妈都是不断鼓励孩子,你却总是打压我的上进心?追求进步究竟有什么错?”
妈妈解释说,吴谦益从小严谨自律,总是给自己订高目标,自我加压,把“第二就是落后”写在课桌上。有一次给吴谦益发红包,他却没收,因为“又不是第一,有什么好收的?”
妈妈不希望他给自己太大压力,便引导他第一名没有那么重要,生活中不止有高考,还有诗和远方。
看到这里,不禁要给妈妈点赞。比起赢,她更关注孩子看待输赢的态度,引导孩子要能赢,也能输。
几年前,同事的孩子乐乐参加中考,班上有一个保送生名额。论成绩,名额是乐乐的,由于乐乐成绩一直很稳,班主任就让他把名额让给另一位同学。
谁料,乐乐意外考差了几分,只能上另一所没那么好的初中。乐乐认为,平时成绩没自己好的同学都保送上了更好的学校,相比之下,自己输了,难过了很久。
同事对乐乐说:“没能上心仪的初中,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但你是最棒的,因为一直很努力。”
同事接着分析:“你现在的学校也是重点,每年有5-10个学生能上你想上的高中,你愿意为此而努力吗?当然,考不上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能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努力的过程。”
得到了妈妈的共情和认可,乐乐发现这次挫败并没有那么糟。后来,他继续努力,不但学习成绩好,心态也稳,接连考上心仪的高中和大学。
法拉第说:“我们要拼命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能成功。”
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是好事,但如果只能赢不能输,得失心太重,就是不健康的心态,父母要及时引导。
相对输赢的结果,努力的过程更重要。对结果不那么执着,孩子才能举重若轻,才能在起落之处都保持平和的心态,赢得更多的竞争。
比赢别人更重要的,是赢自己
《爸爸去哪儿3》一期节目里有个环节,让五位明星老爸跟当地农民比赛“抠玉米粒”,“拳王”邹市明和另外三位老爸都落败。
邹市明的儿子邹明轩不干了,在现场大喊大闹,一定要老爸赢。“村长”李锐只好临时增设一轮“拳击”比赛,让邹市明赢,邹明轩才转怒为喜。
▲邹明轩很多孩子跟邹明轩一样,不能容忍输给别人。
但,就像白岩松所说:“不但要教会孩子还如何去赢,更要教会孩子如何漂亮地输。”
因为,人生海海,起起伏伏,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有输有赢才是人生常态。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参与竞争,不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了在竞争中,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很欣赏《奇葩说》选手杨奇函的人生态度:我每天都问自己,你今天变得更博学了吗?
因为,只有把自己当成竞争对象,每一天都比昨天更进步一点,才是实现了成长,才是真正的赢。
如果孩子不想争输赢,请鼓励他参与竞争;如果孩子太在意输赢,请告诉他,人生终极的赢不是赢别人,而是赢自己。
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既赢得了,也输得起。
*作者简介:萌妈不是虎妈,青榄签约作者,名校MBA二宝妈。一枚左手从事行政工作,右手撰写育儿文章的斜杠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者,分享有趣有料育儿知识。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关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关注我,同时欢迎关注我的微信或微博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让教育变得更科学更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