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门,左拐,前面是三位七十多岁的大妈。三个人的嘴没有一个是闲着的,都在抢话说,像是在聊一些家长理短的琐事,你一句我一句的非常热烈。
这时,身后传来一位男士的招呼声,扭头一看,是位七十多岁骑自行车的大叔正在对着三位大妈打招呼。那位又胖又高的大妈对着只是打个招呼并没有下车的大叔喊道:“还退休老师哩,穿的那是啥衣服,您闺女给你买的新衣服呢?”
骑车已经走远的大叔不知听没听到,亦没有回话。
穿红色毛衣的大妈对这位高胖大妈说:“你还说人家,您闺女给你买的新毛衣,你怎么不穿?”
高胖大妈说想走亲戚或出门的时候再穿。好几百块钱的衣服,出来跑步没舍地穿。
另一位矮瘦大妈说:“你放着吧,放到你一百岁的时候再穿。”
穿红毛衣的大妈又附和到:“你还真能活到一百岁啊,还放放放!咱这个岁数了,一年能走几门子亲戚,能出几次门?孩子买了就穿,一天也不放。吃到肚里,穿到身上,真到咽气的时候也不觉得亏。”
……
听着这三位大妈你一句我一句看似随口一说,看似不经意的话,感觉还挺有道理。
人性格不同,待人接物的习惯也各有千秋。就针对穿衣而言,有的人喜新厌旧,有了新衣服绝不穿旧的。有的人总喜欢把新衣服束之高阁,不舍地穿,直到衣服过时了,或与变化的身体不相称穿不了了,才又后悔又惋惜。
比如我,就是一个买了新衣服绝不会放到第二天的人。老公曾调侃我:狗窝里存不了热包子。
记得一次买鞋,试着试着没再脱。服务员对我说:“阿姨,如合适呢就给您开单子,如不合适麻烦您先将鞋子脱下来。” 忘记试穿了多长时间,来来回回走了好几个回合,才想起还没开单子付款。
等老公去交款时,服务员还在等着我将鞋子脱下来进行包装,我对服务员说把旧鞋打包好了,我穿新鞋走。
老公付款回来发现我脚上仍穿着新鞋,说外面正下着雨,你还是换上旧鞋走吧。
小时候这种习惯比现在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到春节,别的小孩子都是大年初一才换上新衣服,而我却哭着闹着三十就要穿。尽管母亲千嘱咐万叮咛不要弄脏了,不要去泥土里玩,不要去雪地里跑。可这话早就成了耳旁风,连左耳进右耳出的机会都没给,顽皮如男孩子的我傍晚回家,身上已完全找不到新衣服的影子。第二天的初一,大人小孩由头到脚的衣帽鞋袜都是崭新的,唯有我一人脏兮兮的。
春节前跟随大人赶年集。母亲给我和姐姐每人两元钱,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姐姐可能给她两元,回来手里还是两元。而我绝对是一个子都不会剩的。玩的、吃的几乎都要去尝试。特别是吃的,五分、一角地去买去吃,钱花不完绝不离开集市。记得那时的母亲总是又笑又气地说我:狗窝里留不住热包子。
今天听到这几个大妈的聊天,把她们的聊天话题又扯到了自己身上。想想年纪已过半百的我,走过、路过、经过了两万天的实践,“狗窝里留不住热包子”这句话,也未必不是一句褒义词。穿在身上,吃到肚里,未必不是赚的。
(2024齐帆齐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