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写了一篇,然而点了【日更】显示不做数,于是,再写那么一些些吧。
关于倾听与表达。
最近遇着一些事,有些朋友发表一些感想,有些我看了未回复,有些正好撞到眼睛里便就这那时候的感受回复了。
什么感受?
助人的感受无假,但潜意识或无意识里烦躁的感受也果真。
为何这般说?
可能看着某个人,某些事总也在绕弯弯,觉得可以做点什么;
于是着急,看似好心。
但因为着急了,就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着重给解决问题的方案,却并没有很深入地去了解对方的状态和话里背后的感受。
用道理服人,是口服;
用感受服人,是心服;
切断感受的建议,其实是无礼和冒犯的。
足够的了解和倾听,才能相对共情和理解。
关于共情有句话大概是:穿过别人的鞋,走过别人的路。
是的,我没有放下自己的着急和担心,没有全然进入到对方的感受里,又如何提出建议和讲合适的表达呢?
鲁莽了;
这份觉察来得很有力,又再一次敲击了我的自以为是、不足够耐心和要全然进入。
烦的时候别讲话,讲啥都不合适。
放慢自己,去听、去再感受对方;
没有自己,只有当时的TA和事件,才能完全做到倾听。
有好的倾听才有好的表达;
不着急,好好听;再好好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