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说,改诗是一个矛盾的过程,生手的诗有一些是熟手没有的清新,看起来是更顺了,熟手在改进的时候,往往把一些动人的细节改掉了,但是一些精彩似乎也难以保留了。诗友的话让我想起了板桥的句子。“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个”生“当然不是生疏的意思,不过,确实有陌生化的意思在其中呢,还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吧。改诗,或许是多个层面和阶段的。文从字顺,是其一,意象斟酌,意境的营造,是其二,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我觉得,最后,还是回归到了性情。所谓修辞求其诚而已。
古槐(俞平伯)谈文章四境,也是诗词四境。明、清、厚、远。朱光潜先生说文章四境,疵、稳、醇、化。你喜欢哪一位先生的观点?我觉得两者结合,或许更加有意思。写诗词,先求其明白,不明白,就有瑕疵,当然,不仅仅是词句的,还有选意的,所以要求纯。这是一个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所以,古槐说,求纯。或许,只有纯的,才能够醇。然后才能够引入入胜,才能够化,才能够与天地参,与日月同。
诗是人的本性,求诗必当求之于心。看到有诗友非常用心学诗,想起了《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了。苦心人,天不负。我觉得,那种初心,那种如同恋爱一般的喜欢,那种百折不回的痴迷,本身就是一首好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