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讳言,重提退货是在炒剩饭。如果此时还在为退货而焦头烂额,不是销售操作不到位,就是企业管理不完善。其实,很多行业很多企业早已不存在“退货”这一说了。
仓库受损产品最初的退货行为,无非是“滞销”、“质量问题”、“产品不对等”等原因而形成的迫不得已的作业行为。从当初的扭扭捏捏到后来的堂而皇之,退货被错位为一种销售手段。商家用来钳制供货商,供货商则拿来要挟厂家,退货一度被当作盈利的一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质量运行,整个行业的运营日趋完善。高质量运行带动高质量发展,所有的作业行为都在不断地得到规范。低端操作逐渐为市场所不容,完善的过程就是不断摒弃那些“土包子”行为。市场经济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说话。
退货是经济发展初期的一种必然行为,先行先试必须要有缓冲期,尝试性销售就会有主体和客体的存在,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转换直接催生了营销模式的转变,所有的销售行为必须围绕市场来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方能持续发力。
打包缺件1、退货是被动的产物,虽有服务的性质在里面,但也有无奈的成分掺杂。
2、退货是一种低端操作,是营销领域公关失败的最好证明,不得已而为之。
3、退货是企业的软肋,用功亏一篑来说明有点夸大,但最终的结局却让人沮丧。企业的所有员工尤其是管理层,需要面对退货好好反省。
4、退货是企业不敢算的一笔账,所以整个行业都没给退货留下活路——直接宣布不再有退货这一说。
想起早年老家提倡的“要想富先栽树”,父辈们一股脑地把整个荒山,通过几年的“愚公移山”变成了绿色家园,可谓瓜果飘香。但好日子没几年,问题接踵而至,不懂市场,信息不畅,滞销的问题如同黑云压城,让那些规模承包的农户一度绝望。父亲就曾因为山楂暴跌,四下赶集街头摆摊,临近黄昏直接把卖不完的山楂倒在路边。这不是个案,在那时是很正常的事,大家挂在嘴边的就是“来回不够受累的。”
产品积压唯有需求才能解决销售的问题。退货也是,倒逼推之,谁都不想产生退货,无论客户还是厂家,退货都是烫手山芋,放在哪里都让人嫌弃,但同时又是真金白银,谁来买单是关注的焦点。
所以,退货问题也要归拢于需求上来。客户的需求是谁来解决,如何解决,这直接影响持续合作的问题。厂家需要弄明白的是什么原因退货,虽然结果已经很清楚,铁的事实摆在那里,但不甘心,好端端的产品出去怎么转一圈就赔在那儿了?
无论退货处理的有多完善,其结果都是赔了。这个账没法算,要算也得自己算,提前算。
在公司作业流程上,从生产之初就得敲响“退货”这个警钟,在过程控制上就得要绷紧“退货”这根弦,在销售归口上就得明确“退货”的处理方式。
既然对于退货大家都心知肚明,何不达成共识?
厂家要在薪资待遇上明码标价,一旦出现退货问题则相应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客户要在合作的意向框架内,把销售服务的理念植入厂家供货,这是一个卖点,服务好才能有保证。所以,直接把退货问题解决于销售终端,以提供置换坏件的方式可以自修、可以厂家派人跟进维修,换件是出厂价,维修免费。实在不能修的则报废,以旧换新。
有你就是春天当前是共克时艰的关键期,我们不要渴求于外部环境,不能等,不能靠。深挖内部资源,拉动内需,整合内部资源,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来实现自救是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