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fāng)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cān)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7d33094c6483c555.png)
译文
蝉与小鸟讥笑大鹏说:“我们一纵身就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就停下来,有时飞不高,落在地上也就是了。何必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去呢?”
前往近郊的人,只要带着三餐,回来时肚子饱饱的;前往百里之远的地方,就要准备过夜的粮食;前往千里之遥的地方,就要积蓄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
解读
这一段主要表现了庄子,欲想实现自由逍遥的无为人生,就必需具备逍遥的心量和准备。他以蝉、小鸟与大鹏之间用类比的手法,阐述了二者之间的云壤之别。家雀蜷身恋屋沿,雄鹰展翅冲霄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枚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人与人之间观察、审视、认知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是有所差别的。
对于常年生活在井水里的青蛙来说,井口的面积是它所看到的最大的世界;而对于海龟而言,一个小小的井口又算得了什么呢。
井蛙对海龟夸耀自己所住的地方如何大,如何舒服等等;海龟说:与大海相比这面积也太小了,大海的面积比你这里大好多倍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27ec07cdfd372d1f.png)
于是,井蛙问,你所住的大海有我这井口的四分之一吗?海龟:比这大;井蛙:有一半吗?海龟:比一半还大;井蛙:与这井口一样大吗?海龟:比这大好多呢。
井蛙不知道大海到底有多大,就心生好奇和海龟一起来到了大海边。当井蛙见到大海的一瞬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它看到大海一望无际,白茫茫的一片。远处的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都分不清是水还是天。一下子觉得头大了起来,就赶紧溜之大吉。正如庄子云:“井蛙不可语于海者”。
诚然,为人处世者。有人思维浅薄,有人思维通透。同样是生命,有些人寿命短暂,半道上撒手而去;有些人寿终正寝,子孙满堂。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庄子看来,浅薄的不如深刻的,因为浅薄阻碍了认知的高度;短暂的不如长久的,因为短暂囿于了智见的广度。智慧的人生需要循序渐进的雕琢,更需要无数次亲身体验的积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