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如果教师能够掌握最优化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是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巴班斯基运用辩证的系统方法,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社会、心理和控制三方面因素的统一。也就是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规则和原则、组织、方法最后的评价时都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便达到最优处理教学问题的效果。用该理论来看语文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把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渗透到语文学习中。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丰富多变,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民主、平等、合作氛围的营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推动智力的发展,同时,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科的基本结构也是该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不论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法掌握学科结构,以便理解和记忆,以便学生迁移知识和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该理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具体有三条基本要求:第一,教材的呈现顺序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第二,教学程序的设计要考虑经济有效的观点,第三,教学程序的设计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 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教学论。学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只有走在发展前面才是最好的教学,教学必须成为发展的源泉,以尽最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既包括学生的身体发展,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通过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点的现有发展水平,并据此准确估计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二,教师应该选择能够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的相应教学策略。第三,在新受新知识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此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高效的构建新知识。
4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由于学习是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的意义和构建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实现知识构建的四大要素。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于事物的理解,并通过学生的合作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第一,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二,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三,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构建的方向发展。
5 当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根据这一理论,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质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的心理,注意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第二,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第一,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概括出来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在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才有选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自由,才能找到经济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第二,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每堂课以及某一环节具体的教学教育及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寻找最好的方法,促进教学取得最大成效。第三,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四,依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的寻求组织刺激及检查学生学习的方法。第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经验、理论修养和实际能力,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也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在教学中,在充分考虑上述各项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