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14296/cfae1a93f53394b3.jpeg)
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的名字。
昆德拉在小说《生活在别处》中引用兰波的诗,目的是说明当时捷克青年的一种过度理想主义的普遍心态,但是这句话放在如今,放佛更能为我们的生活平添理想的五彩斑斓。
我们渴望有别处的生活,但是更需要彼时的理想,能够照进现实。
它如同一面镜子,不断的折射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时刻。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却极具禅学意味,这个中的道理,也许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能有所体会。
我们都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微小粒子,或许在你生命的某个时刻和某个人相遇,缘分或许在此产生。
或者,彼此只成为匆匆过客,连交集都未曾画上,就急速离开了。
生活就是这样,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说,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其实早已冥冥注定,该遇见什么样的人,在哪个时刻会出现在哪里,也许不是个人所能强求的。
所以,何不用一种洒脱的心态来面对呢,生活在别处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或者,你在凝望风景的时候,早已成为别人眼中靓丽景象。
我们总是试图从别人的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程,艳羡别人可以在大城市里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却无暇顾及身边也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就像小时候的孩童,哪怕父母已经买了你久久垂涎的糖果,还心里念念不忘邻家小朋友的。
左顾右盼,却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快乐。
人的生活中会遇见很多事情,会遇见很多人,有的会及时忘记,有的却想忘记也忘不掉,就像狠狠画在心上的伤疤,虽伤口早已痊愈,但留下刺眼的伤痕却还让你在记忆漩涡里抽不开身。
洒脱面对,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的又会有几人呢,我们似乎太过于追求得到成功或者结果的喜悦,往往忽略了对别人的关注。
生活在别处,让自己的心里做个长时间的放松,丢掉对物质的极度奢望,丢掉对功名的极度渴望,生活也许就是快乐的,大智若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文化也有很多让我们去隐忍的东西。
我突然发现,中国的文字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是多么的用心,比如说这个忍字,可以解释为心上面插一把刀,想想的确如此的,要想做到忍耐,而又不让别人看出你内心的想法,真的是无疑在心上插刀一把,真是不舒服。
现代的社会,给予每个人太多的压力,有得时候,当你真想为自己赢得利益的时候,去不得不挣扎着劝慰骚动的行为,忍耐就是王道。
记得以前听到同事说这样一句话,彪悍的人生没有阴影,我们又有谁会真正做到如此酣畅淋漓的彪悍呢。
遇到自己的权益受到威胁,不好意思或者是碍于情面,忍着没有争取,或者在些许可怜的利益之下,悲哀的生活着。
什么时候也可以彪悍的生活呢。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讲的是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叫放牛班的春天,可以说是比较经典的法国电影,春天又有谁不去期望呢,但是这样的春天,必然是要经过寒冬的考验才可以锤炼如此。
有的时候,我们会想,怎样的交往方式才可以创造这样的春天出来呢,对待我们身边的人,是用春风化雨的力量来感染他们,还是用秋风扫落叶般的打击呢。
对于我而言,我是希望用沟通和理解来化解彼此之间的一切,建立起互相尊敬的平台来交流,这样的我与这样的行事方式,我想我是不会改变的,我会用春风化雨般的神奇力量来努力营造属于我的春天。
生活在别处,其实看看却十分具有哲学和禅味。
既然有哲学的含义参透进去,我想,字面的意思就要告诉我们,虽然这个说法太过理想化,或者不切合实际,只要不违反自己的处世方式就可以了。
生活会继续,不论你喜欢与否,该进行的总归要进行,期望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有自己想要的那个快乐。
人最幸福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安静的时。
我们都是渴望内心的从容,但是大多数情况都会觉得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压力和焦虑,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久违的浅浅微笑会挂在嘴边,反而是最安心的时刻。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能够真正做到如此安心,能够在别处找到自己的向往的生活,也未尝不可。
网友评论